拜相 神滿氣足,益壽延齡(1 / 1)

麟德元年冬至。

晨起微霰。

薑沃走入皇城時,雪紛然而下。

她未撐傘,隻是合上了大氅兜帽。於漫天飛雪中,走至含元殿前。

含元殿兩旁的翔鸞、棲鳳二閣,飛簷如張鳳翼,與正殿相應,在冬晨飛雪之中,威儀嶽振,令人如置身霄漢。

薑沃入內時,已然有不少朝臣立在殿內候朝,微有細語嗡然之聲。

然隨著她進門步履安然往前走去,殿內聲音漸消,多有目光落在她身上——

雖還未下明旨,然二聖封相之意已然昭然若揭,估計隻在等一個節慶朝會。

今日便是冬至大朝會。

*

含元殿金闕曉鐘響起。

帝後入朝,群臣參拜。

尚書左仆射李勣率群臣上過冬至賀表,二聖則按舊例賞百官冬至賜物。

之後朝上一時靜然,無人出來回稟朝事——都在等著看,今日朝上是否又要多一位宰相。

皇帝見此,也就直接點道:“薑卿。”

*

薑沃手持玉製笏板,出列於朝堂中,靜聽宣詔。

“自來明通政事,莫於相位。社稷之臣,必正其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吏部尚書薑沃,夙負良材,政理鴻業。往膺聖命,克昭優賢。”

“宜命曰鼎臣,拜命朝堂,製授爾尚書右仆射。”

“餘職守如故。”

含元殿一片肅然靜默中,薑沃向丹陛之上二聖拜謝。

若有似無的珠簾之後,皇後聲音傳出來,沉定而清晰:“按製,凡宰輔早朝,命其入座——自今日起,賜座於薑相。”

薑沃再拜。

起身時,丹陛之下的首排右側已經添了一個古樸簡約的深色檀木椅。

她走向屬於自己的宰輔之座。

這一年,薑沃十九歲。

**

且說,薑沃的十九歲,是她按照周歲來計算的。

時人都會按虛歲來計齡,於是人人皆道:薑尚書以不惑之年拜相,實乃近世宰相之年少者。

同為宰輔之人更深有感慨。

許敬宗下朝後,見與他全然一般紫袍金帶,然冠下烏發如鴉羽麵如沉璧的薑沃,實生感慨。邊往外走,邊與另一位侍中盧承慶道:“真是其宰輔位可至,其年紀之輕不可及。”

盧承慶一如既往沉默寡言,未回答。

然心內想到一事:在李勣大將軍率兵出征時,皇帝是讓他做過一段時間尚書右仆射的,然而隨著英國公班師,皇帝又將他調任門下省為侍中。

當時盧承慶就有所猜測,這右仆射之位,隻怕帝心中另有人選。

果然如此。

這位薑尚書……不,現在該稱一聲薑相了,盧承慶也並不陌生。她做了數年的同中書門下品,省議事她早參與過了,彼此也算熟悉。

不過自此後,她就不是聽政參政了,而是正式與他們坐在一處決議政事了。

麵對同級彆同僚,態度自然又要不一樣。

好在旁的不說,盧承慶也是宦海沉浮數十載的人,能判斷出這位新宰輔雖是二聖近臣簡在帝心,但是個明正之人,所行之事一心為朝。

那盧承慶就安心了:與此等人共事,便是日後有分歧甚至有政事上的不快爭執,也可公事公辦,不必擔心被報複。

對曾經因得罪了褚遂良,就被一路貶黜,直接被弄到甘州(甘肅)吹了四年風的盧承慶來說,這種同僚就夠了。

反正他上朝又不是來交友的,彼此都忠於國事就好。

*

對薑沃拜相之事,朝臣同僚當麵自然俱是恭賀之聲。

薑沃知裡麵有許多人是真心為她慶賀歡喜。

但自然也有人麵諛背毀,麵上賀過她大喜,背後議論她終要大禍臨頭:“登高必跌重,如此煊赫如何是長久之兆?”

“尤其是陛下詔令除尚書右仆射外,竟還令其餘職守如故?!”

也就是說,薑沃現在依舊是兼任吏部尚書。

朝上貞觀年間舊臣雖所剩不多,但許多人還是記得舊事的:上一個做尚書右仆射兼吏部尚書的,還是先帝年間的長孫無忌!

長孫無忌在先帝一朝,可謂是除了房相的尚書左仆射外,其餘的重臣之位坐了一個遍。

彼時也有人上書先帝,密表長孫無忌權寵太過。先帝於朝上直接道與長孫無忌君臣之間“凡事無疑”更是直接令群臣勿諫,道‘疏間親,新間舊,謂之不順,朕所不取也!’[1]

當年之事,豈不是恰如今朝?

但哪怕是長孫無忌到了改朝換代,結局又如何呢?

正巧,這位薑相與從前長孫太尉也很像:因她與皇後相識少年微時,追隨當今也是起自潛邸,舊年情分頗重,聽聞幾位皇子公主們(除太子身份貴重外),都叫她一聲姨母。

但長孫太尉這種有血緣關係的親舅舅都……何況這種完全沒有血親的什麼姨母。

且薑相無家族又無子嗣,也不似長孫家能頻頻跟皇室聯姻——將來若跌重,必是粉身碎骨!

在正式拜相的詔令下來前,薑沃就聽過不少類似的流言,實不太在意。

相較這些流言蜚語,她倒是更在意一件事——

李勣大將軍為何會薦她為尚書右仆射。

雖說二人私交不錯,她對大將軍是極敬重,而因醫書、火藥、城建署等事,大將軍對她也頗為欣賞,甚至會明裡暗裡回護一下(譬如為她請罰俸祿事)。

但以大將軍的為官謹慎,本應不會做出在自己還任尚書左仆射時,推薦另一位尚書省宰輔之事。

畢竟如此一薦,便似她收了狄仁傑行卷一般,多少總帶了官場上的半師之誼。

按照大將軍一貫行事來推演,更該是-->>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