姨夫和阿姨都是本村人,大半輩子都住在村子裡,隻不過戶籍上是非農戶口:姨夫從50年代開始就在鄉政府裡當個小乾部,後來鄉變公社,公社革-委會主任他都當了差不多20幾年,直到革-委會又變鄉的時候年齡到點這才“退居二線”,後來在鄉政府裡待到退休。
老好人一個,就算特殊時期兩派大戰那會,姨夫也沒乾什麼天怒人怨的壞事,倒是另一派打過來時跑路跑得比較快,都跑到山區裡躲了好幾個月。
不跑不行呀,逮住了可就槍斃,連審判都省了。
沒有誰對誰錯,那時候就是那個情況,幾十年後的人壓根想不明白。
最有意思的是夫妻、父子母女不同派,那才叫一個熱鬨!
等到局勢平穩,他又回革-委會裡繼續當他的革-委會主任,也沒去想著打擊報複,真是個老好人。
至於阿姨,很早就在絲廠上班,50歲退休後回了村子,也是個非農業戶口,吃國家糧。所以在70年代阿姨家有能力重修房子,大街上這一段的房子就阿姨家的最新,雖然都已經三十多年。
空心村、空殼村就是這樣,村子中心都快要沒人了。
張楠這會乾的事似乎有點缺德,因為撬彆人家的門牌這事一般可不能乾,不然被人罵還算好滴,一個不留神還會被人暴打!
但張楠這回是無所謂,因為是都快徹底倒塌的舊屋,加上也能算本村人,沒人管你。
這邊已經80掛零的姨夫一聽這小小的藍色門牌有用,就接過來看了看。
遞還給張楠,似乎是回憶了一下,道:“這裡的門牌應該是我八-九歲的時候裝上去的,這麼算應該是三五、六年,那時候廿八都還是個鎮,現在倒是成了個村。
已經這裡都有上千戶,現在...唉,都去城裡了。”
感慨,特彆是村子中心部位,幾十年前熱鬨非凡,現在真沒什麼人了。
衣服說完,又指了指門楣上被撬掉門牌邊上的另一塊早已經完全褪色的小木片,道:“那塊木頭片門牌應該是51年初裝的,那時候廿八都改名升高鄉,我剛到鄉政府工作才半年多,還是我負責帶人統計讓人上的。
原來的民國門牌質量好,上頭也沒說要撬掉,我就讓人就在邊上釘上算數。
後來才知道其它鄉鎮負責的人基本上都比我‘先進’,個個先進過頭,都把原本的門牌拆了個精光。
還好上頭也沒說什麼,不然都可能挨批。”
滿滿的回憶,張楠在邊上當好學生。
姨夫說到這,又指了下已經歪斜的門框,道:“你看這門框邊上還有一塊塑料的,這是我退休那年釘的,嗬嗬,還是我負責派人統計、乾活。”
村子裡住了大半輩子、鄉鎮裡工作了30多年,姨夫就是個村子裡的活字典。
門牌藍底白字,邊上一圈白,非常厚,四角各有一個釘釘子的小孔。這都大半個世紀過去了,看著都還有9成新,質量杠杠滴!
解放前很長地段時間剡縣同隔壁的老蔣老家奉化同屬甬城專區,那會剡縣當兵的幾乎個個都是中央軍,裝備待遇一流,升遷也快,誰讓這裡離老蔣老家才幾十裡地——老蔣外婆家就在剡縣,連教他識字的第一個啟蒙先生都是剡縣人。
剡縣自古出強盜,抗戰時期剡縣籍的國-軍士兵戰鬥力也是一流,對當初的老將而言妥妥的自己人、靠得住,抗戰時都不知道犧牲了多少剡縣子弟。
當兵是嫡係,沒想著連門牌號都體現了“嫡係中嫡係”的水準,這質量絕對杠杠的!
80年代的塑料門牌質量就不用說它了,都褪色開裂,50年代釘上去的那塊木片子要不是姨夫說它是門牌,張楠都認不出那是塊什麼東西。
“這東西能值多少錢一塊?”
“至少大幾百,要是有合適的買主,我能賣它一兩千。不過不會賣,自個收藏的。”
合適的買家,指的是是玩本地特色古董的藏家,這一類門牌非本地玩家一般是不要的。而大幾百就算“很值錢”,那是對姨夫的說法。
姨夫和阿姨退休工資當然不少,但對上了年紀的人而言,一塊搪瓷鐵片值個幾百塊就是很值錢。
“走,去前邊看看,這一段應該還有幾塊。”
姨夫這麼說,張楠那就跟上。
果然,又發現了三塊——可惜,其中兩塊倒是被釘在已經無人居住的破房子門楣上,但不知道多少年前被調皮孩子用彈弓當做了靶子,上頭的搪瓷層被擊掉不少,露出塊塊黑色鐵片底板,字跡缺胳膊少腿的。
殘了,還是殘得很厲害那種,沒多少意思。
第三塊門牌的主人家自個認識,這戶人家的兒子還能算張楠兒時來阿姨家住段時間時帶自己玩的玩伴,比自己大個四五歲。
“蘇漢家的這塊不錯。”
“他們還住在這?”
已經很多年沒見這位兒時的朋友,看著這清末的老房子都上百年了還住著人,隻能說明自己的這位兒時玩伴混得很不好。
從小叫他蘇漢,張楠都不知道這“蘇”是姓還是名中的一個字。
而且從小就沒見過蘇漢的母親,他父親是個老實人,隻知道老老實實在田地裡乾活,小的時候他們家很窮,這讓蘇漢好像初中都沒畢業就下地乾活了。
聽到張楠的問話,姨夫道:“前兩年蘇漢身體不怎麼好,都在家裡,前些年倒是在外邊打過工,今年身體好像好了些...
走吧,去前邊,大街的的街道路牌應該還在那。”
張楠拿了塊門牌就滿足,沒想著連當初的街道號牌都還在!
真不遠,蘇漢家距阿姨家就隔了兩戶人家,街道牌所在的老房子又距離蘇漢家四五間房,就釘在處不多有4米高的灰白色牆上。
這段老街除了已經倒塌的房子,現在就住了阿姨和蘇漢兩家人,其它房子也成了堆雜物的倉庫——那些住戶不是早就在村子外圍造了新房,就是已經搬去鎮上和和市區。
長方形的路牌,顏色和手裡的門牌一樣,不過要大得多,大約有40公分乘15公分。望上去看著保存的非常好:上頭一排小字“江南省甬城專區剡縣第四區廿八都鎮”,下書“大街”。
張楠立刻知道這是塊好東西,就是沒整明白之前幾十年自個怎麼沒注意呢?
就算從自個玩古玩開始算都過去十七八年,這期間來過這裡幾十次,還是沒注意!
太熟悉,反而容易忽略。
那些掏老宅子“踏地”的人居然也沒把它偷走,估計它所處的地方正好是個窄窄的丁字路口,雖然沒什麼人經過,但如果不是本村人估計也沒膽量去撬它。
這是姨夫問道:“這東西你有沒有用?”
“好東西!”
“那你把它撬下來。”
“姨夫,被人看到不好吧?”
這光天化日的,還是是有點不好意思。
這下姨夫笑了,道:“我在,誰來說?
我是看著它釘上去的,還有51年那次,要不是我說把它留著,它早就給撬下來了。
70多年,它在上頭也夠久了,要是哪天房子倒了,它就什麼都不是,在你手裡再過個幾十年倒是還有人會知道曾經有過這條大街。
去把蘇漢叫來,他們家應該有梯子,有始有終,我就要看著它給撬下來!”
那一瞬間,張楠都感覺姨夫特彆霸氣!
當了二十幾年本地的革-委會主任,而張楠的外婆在世時又是村子裡的三代太婆,這輩分高的離譜!
就算有人路過看見張楠在撬路牌,就算是是個六七十歲的人估計都得停下來問張楠一句:“舅公,要不要幫忙?”
牛爆了!
誰會說?
無主之物,說個毛!
去叫蘇漢,他果然在家。
兒時玩伴這半年身體似乎好了些,這就去扛梯子,最後還是蘇漢爬上去把路牌給小心的敲了下來。
張楠恐高,更慌這種毛竹做的梯子,心裡不踏實。
這邊乾完,一聽這東西有用,蘇漢說把他們家的那塊也給撬了送張楠。
這多不好意思。
“不就塊小鐵片,這段時間我打算換房子,後頭德勇那幢房子便宜賣給我,門牌沒了就沒了。”
德勇,也是張楠兒時玩伴,早搬去市區了。他們家離這裡也就幾十米,是幢80年代末期造的兩層小洋樓,留著也沒用。
那就不客氣了,撬!
不好意思給錢,跑去村口小超市買了條中華煙硬送給蘇漢——他抽煙,這中華煙雖然有可能他自己舍不得抽,但有句話是“中華就能換錢”,不能讓老朋友吃虧。
村子裡又轉了轉,再沒發現類似的門牌,老房子倒塌、重修的太多了。
後來張楠讓個裝裱匠直接把三塊門牌做進個漂亮的鏡框裡,這讓他的本地藏友們非常羨慕——收藏就玩個人家沒有,很多時候不在於它值多少錢,這都是全市(剡縣在1995年撤縣設市)能找到最早的門牌號,好東西呀!
藏友們看到張楠那嘚瑟的樣子,各自出發去各鄉鎮尋找,但就是再找不到第四塊——51年都給敲完了,上哪找去?
不是還有兩塊殘破的門牌還在廿八都大街上嘛,去哪了?
張楠把門牌撬了後沒多久,幾場大雨,那些老房子幾乎都倒了,就算沒倒的也因為是徹底的危房,基本上都被村子裡給拆了。
姨夫那次說的沒錯,要是張楠不撬,將來就是什麼都沒了。
後來有個愛好地方史研究的藏友還向張楠開價一萬要轉讓,張楠理都不理——“我外婆家那邊東西,想都彆想!”
兒時的記憶,這是不能出賣的。
......
林中小路果然像巴斯隆說的那樣,幾十年前應該要寬得多,這種情況就和貝希特斯加登那邊遇到過的一樣。
半小時後一夥人沿著條小路翻上山脊,群山環繞之下果然還有個冰川湖,長度估計都超過一公裡,有個三四百米寬。
之前說它是小湖,那也是和聖沃爾夫岡湖相比。
大家也不急著下山,這就用望眼鏡先觀察。
張楠看到山下靠近湖麵東側有幾幢舊房子,其中兩幢還應該是鋼筋混泥土的,而湖周邊其它地方就沒有能目視發現的其它建築物。
很清爽,四周山區就不好說有沒有隱藏的建築,山高林密看不見。但有一點非常好,山穀裡沒有居民。
這時關興權取下望眼鏡,指著東方遠處的一座山峰道:“那裡之前有可能就是個放空哨或者雷達站。”
張楠聽這話,用7倍望眼鏡一看:關老大指的那處山頂樹林很矮,露出一片矮矮的建築。
根據望遠鏡中的區劃計算,那處山峰距離自己這邊直線距離大約有個2.5公裡,如果人走的路程那就不好說了。
拿出軍用地圖比對,對麵山峰高度都有1400米多點,而眼前的施瓦岑巴赫湖的海拔也就700多米的樣子。
對麵的山也夠陡的!
關興權在邊上道:“地圖上看山對麵也應該沒公路,距離東邊的布爾高小城比後頭的聖沃爾夫岡要遠得多,當初德國人可能用纜車做交通工具造了上頭的雷達站。”
張楠覺得有理,雖然纜車早就沒了,但那處地方到時候還得上去查看。
“先看看下邊的情況再說。”
張楠道。
四周查看的差不多,一群人背著裝備那就下山。
阿道夫-艾希曼隻在地圖上打了個小叉叉,這就很難確定寶藏到底是在湖麵附近還是上頭的雷達站——隻要最後把纜車徹底炸掉,盟軍絕對不會去修複。
這樣一來,如果把東西埋在雷達站下邊,再把上頭的建築也破壞,去查看的盟軍士兵打死不會上去第二回,甚至一次都不去查探也很有可能。
600多米的陡峭山坡,那時候享受勝利果實的美國大兵才不願意上去。
就算是在湖邊附近的建築地底藏著也很難被發現:這裡附近應該沒有村莊,以前最多在有簡易公路聯通時,有人在山穀裡種植點葡萄。
現在搞旅遊,光聖沃爾夫岡湖那邊就夠當地人“吃”的,到這裡來投資是勞民傷財的虧本舉動。
沒人來就好,秘密才能保留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