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 並州難立冀州易(上)(1 / 1)

三國之最風流 趙子曰 2513 字 2個月前

戰局才開,閻柔剛親自率騎與敵交戰,他後方軍陣兩翼的烏桓、鮮卑騎兵就亂而散走,這場仗顯然是沒法再打下去了,以閻柔戰敗,公孫瓚大勝宣告結束。

好在敗得快,閻柔所率騎兵損失的不多,在鮮於輔、鮮於銀、尾敦等所督之步兵戰士的接應下,閻柔順利地得以脫身。脫身是脫身了,但是一場仗打敗了,不可能沒有一點的後果,潞縣城中儘管有聯軍的一些兵卒把守,可公孫瓚趁勝而進,卻是輕鬆地就把潞縣順勢奪下。

兵敗如山倒。

漫野望去,到處是髡頭小辮、穿著肮臟的羊皮褶袴、拚命奔竄的烏桓和鮮卑胡騎,如似被紅潮驅趕的簇簇蟻群,——紅潮中,點點的白馬義從尤其奪人眼目,那卷起的塵土竟是比列陣、戰鬥之時還要遮天蔽日。

閻柔等逃命關頭,也顧不上潞縣了,從快中午時的兵敗,一直倉皇逃到入夜,向北敗退出數十裡,乃才後頭漸漸無了公孫瓚部的追騎。

尋了塊河穀,閻柔收攏左近殘兵,就地駐紮。鮮於輔等人,鮮於輔和尾敦跟在閻柔的身邊,鮮於銀在亂中失散;蘇仆延等皆是蹤影不見。

簡單的商議過後,閻柔連夜遣人四出,去尋鮮於銀、蘇仆延等。

為防公孫瓚部追擊,閻柔又向北邊撒出斥候,布下警戒線,同時,閻柔親自巡視部隊。

一道道的軍令傳下去,特彆是閻柔頗為鎮定的姿態出現在敗兵的麵前,潰逃至此的千餘敗卒,軍心得到了略微的安穩。

次日下午,蘇仆延等陸續被找到。

派去尋找他們的軍吏回報,說他們等收攏完殘卒後,會前來此處會合。

回想昨天的這場仗,閻柔直覺荒唐。

鮮於銀因是和閻柔一起逃跑的,所以雖然失散,距離閻柔的位置不遠,淩晨時分就已被尋到,並已來到閻柔處。閻柔拄劍,坐於鮮於輔等人中,歎道:“此戰之敗,非我之過也!”

尾敦怒道:“這場仗打敗,自然不是閻公之過,都是那些烏桓、鮮卑騎畏公孫瓚如虎,戰端方起,他們就四散逃走,亂了我軍陣腳,遂致我軍大敗。”

鮮於銀亦覺懊惱,說道:“閻公,觀昨日此戰的形勢,日後再與公孫瓚戰,蘇仆延等部胡騎,隻怕是萬萬指望不上了!”問道,“敢問閻公,不知就此有何對策?”

閻柔也沒什麼對策。

對蘇仆延等烏桓、鮮卑騎兵,他現在還是非常倚仗的,蘇仆延等胡酋在某種程度上與閻柔是平起平坐的,他沒法以嚴格的軍令來約束他們。

閻柔思來想去,說道:“也隻有等諸位大人來於我等會合之後,再做商議。”

他尋思心道,“卻是如何能找出一個辦法,使得蘇仆延等不再這般畏懼公孫伯圭?公孫伯圭雖有驍悍之名,我又哪裡差了?”

卻是公孫瓚固然名震幽州,可是閻柔在幽州塞外邊地,卻也是信義顯著,名聲赫赫。說老實話,他是不怕公孫瓚的。奈何他有此誌,胡騎卻不爭氣。於今之計,隻有慢慢的尋思個良策出來,看能不能打消蘇仆延等對公孫瓚的畏懼之心。

數日後,蘇仆延等胡酋分彆率引各自本部收攏後的騎兵來到閻柔駐營之所,與閻柔會合。

眾人連日計議。

尾敦等為代表的主戰派認為:當趁現下公孫瓚的主力部隊尚在涿郡的大好機會,向公孫瓚部立即發動反攻。尾敦對閻柔等人說道:“聞細作偵報,公孫瓚奪回潞縣後,連日縱兵劫掠,我軍若趁此機,發動突襲,他們是一定想不到的,必可反敗為勝!”

蘇仆延等胡酋不同意韋敦的意見。

蘇仆延認為:“我軍方才大敗,失散的將士們,至今還沒有收攏齊全,而公孫伯圭部已據潞縣。野戰,我軍且不能勝之,況乎攻堅?若於此時貿然對公孫伯圭部發動反擊,必敗無疑!”

閻柔問道:“那以大人之高見,當下該如何是好?”

蘇仆延瞧瞧閻柔,瞧瞧鮮於輔等,說道:“現下之計,以我之見,還是我此前提出的那條建議,不如我軍先撤回上穀,暫避公孫瓚兵鋒,然後從長計議。”

他指了指坐在席間的鮮於輔,又說道,“鮮於君不是說幽州各郡縣的大姓、豪強,以及大吏,頗有來書與他,願響應我軍,為劉幽州報仇的麼?那麼何不就一邊先與他們聯係,一邊等待時機,候時機成熟,再南下與公孫伯圭較個高下?如此,似更妥當。”

閻柔問鮮於輔的意見。

鮮於輔這會兒也陷入了為難。

他不太讚成尾敦的建議,可他覺得蘇仆延提的意見也不可行。如果退回上穀,這些胡騎必然都會各自返還本部,等他們走掉之後,再想打把他們召聚起來,那就難之又難。

攻不可,退不可,鮮於輔束手無策。

連著商議了好幾天,雙方都堅持自己的意見。

閻柔一直在注意公孫瓚部的動向,卻於這日,聞得公孫瓚犒勞三軍,他頓時警覺。

通常犒勞三軍,要麼是在打仗之前,要麼是在打勝仗之後。

無緣無故的,公孫瓚為何突然犒勞三軍?

十之八九,是公孫瓚準備用兵北進,來打他們了。

閻柔憂心忡忡,與左右說道:“公孫伯圭或將再來攻我,我軍猶不能齊心協力,這般情形下,一旦再戰,我軍定會再敗無疑。”

左右問道:“既如此,敢問明公,計將安出?”

閻柔忖思良久,說道:“退回上穀,勢不可為,我宜再召請蘇仆延等人來議。”

於是,閻柔就遣人去請蘇仆延等來帳中會議。

前幾天的會議,通常是派去請蘇仆延等的軍吏去後不久,蘇仆延等人就紛紛來至,今日不同,卻是等不了大半天,仍不見蘇仆延等胡酋到來。閻柔心中納悶,便又派人去問。

……

卻蘇仆延等遲遲未到,非是其他緣由,而是他們正在接見兩位客人。

兩位客人之一,乃是郭遜,另一個,則是袁紹派來的使者。

“我家明公的信,大人已經看過,不知大人意下何如?”

蘇仆延把手中提著的信再又看了一遍,抬起頭來,看向郭遜和袁紹的使者,狐疑說道:“袁公此信我看是看過了,但是袁公,會不會哄我?”

郭遜笑了起來,臉上露出驕傲神情,正色說道:“大人雖遠在幽州塞外,然而汝南袁氏之名,大人想必應當也是有聞!我家明公,其族世為我漢重臣,我家明公而今雄踞冀州,威震海內,天下英雄無不仰慕!打個不恰當的比方,若大人是烏桓之貴種,我家明公便是我大漢之貴種。試問大人,難道大人你會說話不算數,言而無信麼?”

蘇仆延飽經風霜,顯得滄桑的臉上,一雙眼露出了狡黠,他撓了撓頭,說道:“這肯定不會,我素來是說話算數的。”

郭遜攤開手,說道:“大人既然向來說話算數,我家明公亦是如此。”

這兩人的這幾句對話,如同打啞謎一般,到底說的是些什麼?

原來是袁紹在聽聞蘇仆延等與閻柔、鮮於輔聯軍,共同進擊公孫瓚後,聽從了他帳下謀士沮授等人的建議,便立即修書一封,遣使潛行,趕來幽州,在閻柔軍中找到郭遜,把寫給蘇仆延的這封信給了他,叫郭遜當麵交給蘇仆延;並命令郭遜,務必說服蘇仆延等倒向袁紹。

這信中講的是,袁紹願意上表天子,請天子封授蘇仆延等胡酋為單於。

單於,“廣大”之意,相當於漢人的君主。

蘇仆延儘管已自稱為王,但這個“王”是他自稱的,顯是無法和漢庭賜封的單於相比。

不得不說,這是一個極大的誘惑。

蘇仆延說道:“袁公若是肯進奏天子,請天子封我為單於,我當然無有拒絕的道理,可是袁公這麼做,是為什麼?”試探地問道,“是不是袁公有用於我?”

郭遜說道:“我家明公確實是有一件小事想拜托大人。”

“什麼事?”

“這件事,大人是一定能夠做到的。”

“到底何事?”

郭遜說道:“自大人率部與閻柔、鮮於輔聯兵共討公孫瓚以來,與公孫伯圭前後已有兩戰。頭一戰,打鄒丹雖然獲勝,可是大人等所部的胡騎也損失頗有;前數日,大人等失利於潞,敗與公孫伯圭,大人帳下騎士的損失更是不少。我聞大人向閻柔進言,建議不如暫還上穀,敢問大人,此事可有?”

“有。”

郭遜故作不解,問道:“那在下就鬥膽敢問大人一句,卻是為何要撤還上穀?”

“如君所言,接連兩仗,勝而後敗,我軍損失甚大。為何撤還上穀,君此不是明知故問?”

郭遜說道:“我聞之,臨敵進戰,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今若大人等撤還上穀,則烏桓、鮮卑各部之兵,肯定會各還本部,這樣,氣既已竭,兵複分散,則恐怕就更非會是公孫伯圭之敵!又公孫伯圭見大人等退回上穀,氣焰肯定越發囂張,他極有可能就會遣兵北上,追擊大人等,則到那時,敵愈強而大人等愈弱,敢問大人,何以應對?”

“這……”

郭遜說道:“大人明智之士,撤還上穀的種種弊端,大人不會看不到,卻在明知撤還上穀後,將會對大人等大不利,卻還進議撤還上穀,在下實在不解。”

蘇仆延摸著光光的頭頂,猶豫了會兒,決定實話實說,說道:“你所說的這些我當然明白!撤還上穀的確弊大於利。可是公孫伯圭所部驍悍無前,前幾天的那場大戰,你雖沒在軍中,可料你也應有所聞吧?閻公親率我軍精騎挑戰公孫伯圭部,卻被那公孫伯圭帳下的白馬義從以少擊多而閻公竟然不敵!由是可見,公孫伯圭所部實非我等可當。如果這仗再打下去,我軍隻會越打越輸,所以我才不得已求其次,向閻公進言,不如先撤還上穀,以觀時待變。”

“觀實待變”四個字落入郭遜耳中,倒是讓他這個離開冀州已久、漂泊幽州的客人,勾起了一點在冀州時的記憶,給了他一絲熟悉的感覺。這四個字可不正就是沮授、郭圖等人在與袁紹議論天下形勢的時候,經常會說的麼?

“觀時待變。”郭遜重複說道。

蘇仆延見他若有所思,問道:“怎樣?”

“此話固然不錯,但正如在下適才的分析,在下擔憂,隻怕大人等一旦退還上穀,公孫伯圭就將不可製也。大人,公孫伯圭可不是劉幽州,若是被他掌了幽州的權柄,大人等的日子會過得怎樣?不用在下說,大人該當也是心中有數。莫說‘觀時待變’,自身怕也難保!”

以公孫伯圭對待胡人們一貫的強硬態度,他如果在幽州立住了腳,掌住了權,蘇仆延等胡人的日子,幾乎不用想,蘇仆延也曉得,定然是沒法過了。

彆再說什麼三番五次的賞賜,也彆再說什麼上穀郡的互市,這些利益肯定都不複存在,而且公孫瓚隻要有餘暇,他還一定會北入塞外,去逐殺、搶掠蘇仆延等烏桓、鮮卑諸部。

蘇仆延沒有回答郭遜的這句話。

郭遜窺視蘇仆延麵色,看出了他的憂慮,這時才話入正題,從容說道:“在下有一策,可以保證這種事情不會發生。”

蘇仆延說道:“何策?”

郭遜說道:“誠如大人所言,公孫伯圭部堪稱驍銳,可是大人,公孫伯圭他也不是沒有吃過虧的!”

“你是說?”

郭遜說道:“在下說的正是公孫伯圭南下犯我冀州此事!他數次侵我冀州,然都沒能討得好去。我家明公帳下,而今精兵三十萬,猛將如雲,彆的不提,隻說如今駐紮在涿郡南的將軍麹義,公孫瓚就非其對手!大人等如願意與我家明公聯手共討公孫瓚,則公孫瓚縱然驍勇,又何愁不破?這,就是在下為大人想到的破解眼下此難局的辦法。”

“你是建議我與袁公聯兵,共討公孫瓚。”

郭遜說道:“不知大人肯否聽從?”

蘇仆延遲疑了會兒,說道:“我不瞞你,之前我軍中對此就有過討論,可是閻公他不同意。”

郭遜說道:“閻柔不願,我豈不知。然不知大人有沒有想過閻柔他為何不願?”

蘇仆延說道:“為何不願?”

“閻柔不願,是因他有野心,他想獨占幽州!大人,成王敗寇,閻柔有此野心不為錯,他若是有能力擊敗公孫瓚,有能力保證大人等的利益不受損害,那這幽州就歸他亦無妨也;現在的問題是,他卻是根本沒有能力擊敗公孫瓚。大人,這就是他的不對了!於此之際,是遷就閻柔,由著他連累大人等的利益受損,還是及時阻止他,為大人等自身考量,請大人斟酌。”

蘇仆延問道:“你認為我該怎麼辦是好?”

“現下聯軍之中,大人等部的健騎占了大半,大人如堅持與我家明公聯軍,那閻柔就算再是不肯,又能如何?”

蘇仆延思之再三,說道:“君且容我考慮一下。”

郭遜起身告辭。

郭遜離開後,閻柔再來請蘇仆延的軍吏來到,蘇仆延先沒有召見,而是與帳中的另外幾個胡酋商量起來。那幾個胡酋都被郭遜說動,一致認為郭遜所言十分在理,既然打不過公孫瓚,而如果撤還上古的話,又確實是下策,那麼如今唯一可行之計,也就隻有和袁紹聯手了。更而且,袁紹還許諾請天子封他們為單於,這更是兩全其美,實與名,二利俱得。

諸胡酋議定此事,蘇仆延也不再召閻柔又派來請他的軍吏入見,眾人就去往議事的百子帳。

入到帳中,鮮於輔,鮮於銀、尾敦等人已在。

閻柔等人起身相迎,蘇皮炎等脫帽在胸,回了個禮。

落座之後,蘇仆延開口說道:“閻公今日召我等來,想來為的還是公孫瓚?”

閻柔說道:“不錯!細作偵得公孫瓚犒勞三軍,我猜他應是很快就會北上再來進擊我軍,故請諸位大人前來,商議對敵之策。”

說到這裡,閻柔頓了一頓,正待把他想來說服蘇仆延等不要再提撤還上穀的話說出,就聽到蘇仆延說道:“欲想退敵,我有一策。”

閻柔略怔了下,問道:“是何策也?”

蘇仆延說道:“即是與袁本初聯兵,南北共進,夾擊公孫瓚。”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