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章 意誌(1 / 1)

大叛賊 夜深 1052 字 1個月前

見十三阿哥如此反應,阿紮蘭連忙說羅刹國暫時未有舉動,如今拿下漠北大片領土後,羅刹國正在經營漠北,同時不斷移民那邊。漠北地域廣闊,一時間恐怕是不會南下的,再者建興皇帝那邊不是一直都想讓羅刹國出兵聯合其部南攻大明麼?但羅刹國卻未作出絲毫回應。

“那你提羅刹國又有何意?”十三阿哥有些不明白地問。

“火器!”

阿紮蘭輕聲說出兩字,這兩字頓時讓十三阿哥愣了一下,隨後有些明白過來了。

十三阿哥是和大明打過仗的,自然知道火器的厲害。當初在直隸一仗雖說他是中了明軍的圈套,可如果不是因為明軍銳利的火器,十三阿哥也不會敗得如此之快,如此之慘。

此戰過後,十三阿哥更明白了大清和大明的差距在哪裡,麵對日新月異的火器,依舊以弓馬為主的清軍很難抵抗大明的力量。

其他的不說,僅僅隻說火槍吧,如今大明軍隊,尤其是新軍的火槍是大明最新研製的隧發槍,這種火槍無論是精度還是威力都遠超普通火槍,再加上大明的軍陣和火炮,在戰場上發揮出的力量是極其驚人的,普通的騎射在這種火槍部隊的攻擊下根本就無法抗衡。

而在滿清這邊,火器的比例低下不說,就連火槍也遠遠不如大明。作為統帥過大軍的十三阿哥非常清楚,就算是滿清最精銳的火器營,他們手中的火槍也是老古董,有些甚至是百年前前明的遺留下來的東西。

不僅是火槍,大炮同樣也是如此。盛京是有裝備大炮的,但那些炮的曆史可以說比大清還長。那些還是當年後金在關外和前明作戰時的戰利品,這些玩意雖然看起來還算樣子,但領教過大明新式火炮的十三阿哥卻清楚,它們僅僅隻能嚇唬人罷了。

其實這點不僅是十三阿哥,就連建興皇帝也是一清二楚。正是因為如此,建興皇帝已在研製新式火器,不僅仿造各式火器,還不斷從羅刹國那邊采購以裝備清軍。

這點,十三阿哥倒是覺得建興皇帝是做對了,可惜的是就是做的太晚了些,假如大明在江南崛起的時候大清就能反應過來,或許這天下也不會到如今的局麵。

“你的意思是從羅刹國那邊購入火器?這恐怕有些難度吧……?”十三阿哥心有所動,卻同時又搖了搖頭。

“為何不試試呢?”阿紮蘭倒不以為然,開口道:“關外比不上關內,資源缺乏,更無良匠,如需仿製難上加難。我看這羅刹國一向唯利是圖,是極其貪婪之輩,再者關外乃我大清祖宗之地,直接向羅刹國購入火器也是理所當然的,就算西邊知道了又如何呢?”

“這個……。”十三阿哥依舊有些遲疑,畢竟他在關外的情況現在還瞞著西安那邊,因為他手上的力量不足,眼下不僅是大明,就連滿清中樞也無法抗衡,假如此事被建興皇帝知道,天知道他會如何辦。更重要的是,他一直都打算把雍親王接來關外,奉其為主,十三阿哥有自知之明,這天下如果說誰能和建興皇帝抗衡的,在滿清中也唯一隻有他這個深不可測的四哥了。

“王爺,如果您信我的話,這件事我來替你辦,如何?”看出了十三阿哥心中的顧慮,阿紮蘭在一旁建議道。

十三阿哥仔細想了想,最終還是答應了阿紮蘭的建議,同意讓他出麵私下去辦,但必須要保證不能泄露秘密。

幾日後,吉林將軍孟俄洛悄悄來到盛京,同十三阿哥等人見了麵,關起門來幾人深談了幾日,之後孟俄洛如同來時那樣又悄悄地離開了盛京返回了駐地。

再過幾日,朝鮮那邊的物資終於過江運到了,這一天十三阿哥親自帶人去接,當看見一車接著一車的物資,還有連同運輸物資的幾千朝鮮人隨之同來的時候,十三阿哥心中極是興奮,這些物資的到來不僅緩和了他目前的極需,更讓他看到了以朝鮮作為後盾的戰略部署成功的可能性。

隻要這樣一步步下去,效仿當年太宗之舉,大清就能再一次在關外興起,彆忘記這可是祖宗之地,更是龍興之地,大清氣數尤在。

而在關外十三阿哥等人忙忙碌碌的時候,汪文已經從北京啟程,就如同來時那樣先抵達天津,然後再由天津登船前往濟州牧,隨後再直達朝鮮本土。

這一次返回朝鮮,汪文是有些疑惑的,原本在見了朱怡成後,那時在聽完汪文對朝鮮情況的講述,朱怡成是憤怒中帶著欣喜,同時又有著一絲雀躍。

在汪文看來,朝鮮的大逆不道是自尋死路,以天子的脾氣和性格,必然會出兵討伐朝鮮。朝鮮小國,其全國兵力不過數萬,而且戰鬥力極弱,再加上現在大明又在朝鮮駐有艦隊和陸軍,要拿下朝鮮並不是什麼難事。

原本汪文以為很快朱怡成就會下達討伐朝鮮的聖意,可他萬萬沒有想到,在京中等待了半個月後,第二次入宮麵聖時朱怡成卻改變了主意,不僅絲毫不再提要出兵朝鮮的事,反而讓他儘快返回朝鮮,同時告知駐朝鮮大臣黃滔渙,令他約束在朝明軍,隻需牢牢控製住目前所占的濟州牧和朝鮮南部幾個港口外,對於朝鮮的舉動不必乾涉和過問。

當時汪文差一點兒懷疑自己聽錯,怎麼突然皇帝就改了主意了呢?直到確認朱怡成說的意思沒差後,汪文這才反應過來。

就這樣,汪文借了旨意出了宮,出宮之後他依舊有些暈呼呼的,不明白這是怎麼回事。不過很快通事處那邊就給他傳來口信,讓他必須把此事做好,千萬不要大意,這才讓汪文感覺到這事的變化不尋常。

所以在回程的一路上,汪文都在琢磨著這件事。可不管他是否能夠理解,君意難測他算是領會到了,正如通事處那邊提醒他的一樣,理解要辦,不理解也要辦好,這是皇帝的意誌,作為臣子隻需按皇帝的意誌去執行即可。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