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有苦難言(1 / 1)

庶子奪唐 江謹言 1175 字 1個月前

如果說方才方季長對李恪還有幾分忌憚,有幾分禮讓的話,現在方季長的話已經有些撕破臉,要與李恪爭鋒相對的意思了。

畢竟李恪雖是皇子,貴為親王,但他的官職隻是揚州大都督、淮南道黜陟大使,淮南道上下,十四州、五十七縣官吏,均在李恪監察之下,李恪有持節之權,甚至可先罷免地方官員,而後奏本,整個東南自然以李恪為尊。

可宋州與淮南雖近,但一地之隔,卻屬河南道管轄,不在淮南,更不在李恪治下,李恪斷沒有監察方季長這個宋州刺史的道理。

方季長曆經三代,在官場混跡數十年,官場上利益權衡的手段玩的自然熟稔。

方季長的話無異於是在告誡李恪,要李恪的手莫要伸地太長了。李恪是皇子,身份比方季長還要敏感地多,李恪若是貿然插手宋州州務,傳入了朝中,可就不是被朝臣彈劾這麼簡單了,到時李恪比他更要難做。

李恪聽著方季長的話,先是稍稍一愣,但思慮了片刻後,便明白了過來。

方季長的法子可以說是自損三百,傷敵一千。

此事若是報上吏部,無論與方季長相乾與否,事涉李恪,方季長的歲考最多便是一個中,他的升遷便算是無望了。

但無論升遷與否,與方季長又有何乾,或者說,就算沒有今日之事,他不開罪了李恪,方季長又如何能夠升遷。

如今方季長已官居從三品,若要更進一步,那多半便得進京,入三省,或在六部九監任尚書九卿之職,若是留在地方,也需得是出任洛陽、太原、成都、揚州等要地首官,而以他如今的年紀,這樣的機會幾乎是微乎其微。

現在的方季長,在李恪麵前就是一塊滾刀肉,左右他已是如此,也不怕李恪再就此事參上他一本。

李恪揣度著方季長的心思,緩緩道:“久聞方刺史行事恪守節規,今日一見,果然不虛,本王佩服,隻是此事雖生在宋州,但也未必便是方刺史所為,就此報上吏部,是不是動靜太大了些。”

李恪之言入耳,方季長的嘴角露出了一絲難以察覺的輕鬆,果然正如方季長所預料的那般,方季長不願將此事捅進朝廷,李恪更不願,皇子插手地方,這可是大忌,李恪能以一個庶出皇子的身份走到今日這一步,絕不會這般愚蠢。

方季長自覺從不曾開罪過李恪,更不知李恪今日興師問罪的緣故,但有了李恪這句話,方季長便有了同李恪討價還價的底氣,若是能借此將此事壓在州部,由方季長自行處置,自然就是最好了。

方季長道:“殿下之言也是,此事本就是州部之事,放到吏部確實有些不妥,此事便交由臣來處置,必給殿下一個滿意的交代。”

方季長年已至此,何必到了最後還敗壞自己名聲的道理,睢陽渡口專收揚州船隻岸稅之事他確實不知,但區區一個睢陽渡的役夫斷沒有開口便是二十貫岸稅的膽量,此事背後必定有宋州府衙的官吏撐著,方季長一時間也難明輕重,是否最後能與他自己有所瓜葛。

故而方季長自己也在思量,想著將此事壓在宋州城內,由他來處置此事,最後給李恪一個交代便是。

李恪聽了方季長的話,臉上非但未見怒意,反倒慢慢地笑了出來。

方季長看著李恪臉上的笑意,心中竟突然泛起了一絲寒意。

方才方季長所言,大有和李恪針鋒相對的意思,按理說,李恪本該心中不悅才是,可李恪的臉上卻滿是笑意,這叫他還如何坐得住?

果然,正如方季長所擔憂地那般,李恪嘴角的笑容還未散去,便對方季長道:“本王官在淮南,又隻是過路宋州,見了怪事,便來問問,此事方刺史但管查著,若是水落石出了,揪出首惡來,但請命人將拿二十貫錢送來揚州便是,隻是...”

方季長聽著李恪的話,起初還好,可隨著李恪的一句“隻是”,方季長心頭一揪。

“隻是什麼?”方季長問道。

李恪回道:“隻是方刺史還是快些地好,否則待過上兩日,揚州船行的苦主進京上訴,鬨得長安滿城風雨,本王也拉不住他們,幫不了你了。”

李恪之言方落,方才還是一副智珠在握模樣的方季長,臉色猛地煞白,後背都浸出了汗珠。原因無法,隻是李恪的話正中了他的七寸。

方季長年已六旬,又非李世民心腹,在朝中更無李恪、李泰這般巨擘提攜,為他張目,他的仕途走到此處也算是到頭了,斷無拜相的可能。

不過好在宋州刺史官居從三品,雖遠不入宰輔之列,但也是一方大吏,聊有慰藉,將來以老邁辭官後,仗著舊功當也能博得一封聖旨下慰,不負為官一場,不失為一方鄉望,留名州誌。

故而以方季長眼下的處境,他怕的不是升遷無望,而是晚節不保,他忌憚的也不是官,而是民。

若是當真如李恪所言,揚州被亂征了岸稅的船行不經府衙,而是直接進京申訴,到了那時,他這個宋州刺史的名聲可就臭了,待他數年後致仕還鄉,故裡鄉人又該如何看他?

要知道,方季長是丹陽歙縣人,與揚州相鄰,隻要他在揚州傳出了惡名,丹陽自也就人儘皆知了。

現在的李恪是一副無所謂的態度,方季長看在眼中,卻頓時急了,方季長知道,這件事情,隻要李恪想做,一定能夠做到,而且可以做的很好,李恪做得越好,方季長的名聲就越臭。

方季長忙道:“此事還望殿下相助,睢陽渡口私征岸稅之事臣著實不知,臣在兩日內必定給殿下,給揚州船行百姓一個滿意的交代。”

李恪抬頭看著方季長,搖了搖頭卻道:“若隻是如此,恐怕難了,畢竟宋州不在本王治下,本王也管不得宋州,本王說的話,揚州百姓如何會信?”

方季長聽得李恪似乎還有言外之意,於是道:“臣愚鈍,此事還望殿下指點。”

李恪故作模樣地思慮了片刻,對方季長道:“方刺史若是有意壓下此事,本王倒是有一個法子。揚州船行心中不忿,無非就是因渡口之事,隻要方刺史在睢陽渡口專辟一處,交由揚州船行專管,此事便就解了,本王可以保證,到時民憤自消。”

“隻是如此?”方季長聽了李恪的話,麵色不解的問道。

方季長原以為李恪用此事拿捏他,多半是有什麼要事要他效力,可方季長沒想到李恪竟就是為了渡口之事,他自然訝異。

李恪點了點頭,笑道:“如此足矣。”

方季長聞言,當即應道:“此事易耳,臣但依殿下吩咐。”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