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兩百四十八章 改製第一步(1 / 1)

“改製首先便是從本官,差遣,職名合一!除去吏部官員不管吏部這等事。官員不再看本官職高低,而看品秩。臣打算定正一品至從九品分十八階!罷品內上下之分。”

官家聽章越所言徐徐點頭,這也是他初衷。

國初為了從武將手裡奪權,所以有地方幕職官之稱。

後來皇帝為了選拔文學之臣(進士出身寒門官員)作為心腹,所以有了館職。

所以宋朝有兩個體係,一個是常朝體係,按照本官高低來排名;一個是殿內大起居大體,官員按照館職高低來排名。

為了方便這些館職官員從原有體係官員手裡奪權,所以用審官院取代吏部,三司取代戶部,審刑院取代刑部,太常禮院取代禮部,監司取代工部等等……雖說奪權,但又不能乾得太過分,所以吏部,戶部等又沒有完全取消,仍舊保持著一部分功能,算是留了個體麵。

所以管理時就出現相互打架,相互扯皮,互相推諉等等事情,導致朝廷效率極其低下。

現在皇宋已初步完成了中央集權,這些張冠李戴行為可以省了省,所以這是改製要明確第一要點。

所以才要裁撤編製,合並部門。

第二個就是官階,唐製官階有三十階,除了正從N品外,還有正四品上,正四品下這樣操蛋的等級劃分。而宋朝本官製,僅京官遷轉便有四十二階之多。

從第四十二階的校書郎至第一階的太師,理論上最慢也隻要一百二十六年就夠了,搞得好像人人都有盼頭一樣,若遇到皇帝駕崩這事,大家還能集體前進一步。

升官好比是排隊,本來是直線排隊就行,後來官員人多了,為了增加官員們的成就感,非要搞成‘之’字形排隊,讓你充分體會到升官的快樂,沉溺於遊戲不可自拔。

改製之後,地方官京官沒有等級區彆,隻要十八階就夠了。

為什麼減少官階?為了縮短層級。

你乾個活,什麼功勞都被小領導分走一半,到不了大領導麵前。

你問上麵要個資源,被小領導卡走一半,到你手上就三瓜兩棗。

就問你氣不氣,乾活有沒有動力?很多人從公司離職,不是受了大領導的氣,大多都是被小領導刁難走的。

縱向管理的弊端就是層級太多,決策效率低下。大公司為了解決效率,經常采用扁平化管理。

錢穆在中國曆代政治得失時,再三推崇的漢朝官製之美……中央直轄郡。

太守與九卿平級都是兩千石,太守與九卿互調都是平常,不會像皇宋人人爭著當京官。

不過錢穆還是一廂情願了,十三刺史部不就是漢朝搞出來的嗎?

官家道:“唐製甚美,但朕以為不如漢製!”

章越一聽就知道,人君對扁平化管理還是頗為向往。

章越道:“陛下,秦初郡縣隻有三十六,但漢平帝元始年則是一(本章未完,請翻頁)

www.biqu70.cc。m.biqu70.cc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