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六章 聽我的,試試不吃虧!(1 / 1)

國內的渦輪葉片研發都看好單晶鎳方向,因為‘單晶’是一種新型的技術,讓組成合金的元素、原子,保持統一的方向,來增加合金的性能,是非常具有科學性的。

單晶鎳合金和普通合金的不用點在於,鎳的含量更高一些。

鎳具有很好的可塑性以及高度的磨光和抗腐蝕性,好多合金相關的研究都表明,鎳的含量高有助於提升耐高溫性、提升強度。

另外,國內看到單晶鎳方向的重要原因是,國際上頂級的渦輪發動機葉片,用的就是單晶鎳合金。

前路已經被打通過,隻要努力繼續向前肯定就會有成果。

鎳鐵合金方向就很普通了。

鎳鐵合金好多年都沒有過進步,還是過去幾十年前的產品。

如果把單晶鎳方向和鎳鐵合金方向做個區分,可以說單晶鎳就代表著最新的合金技術、研發方向,而鎳鐵合金則屬於‘傳統’技術。

傳統,似乎是要被淘汰掉的。

這次趙奕站在了‘傳統’的陣營,原因不是他不看好單晶鎳方向,而是……

麻煩!

申請單晶鎳的研發太麻煩,做單晶鎳的研發也太麻煩,最新的技術也代表著複雜,‘單晶’技術的過程就需要很高端的設備,更彆說,從dd5開始做研發,還要和科學院金屬研究所打交道,以他們的成果繼續做研發,成功以後算是誰的成果?

他仔細思考過以後,認真針對現有的需求,改善鎳鐵合金技術,提升最終成品合金的性能,就已經完全足夠,並不需要‘太高超’的技術。

這也是最簡單、最容易的方向。

趙奕和張洪濤商定好以後,很快就擴充了參與研發人員的名字,趙奕這邊添加的是沈丙河,沈丙河也是燕華大學唯一拿得出來,和合金材料研究相關的人,張洪濤那邊則增加了王誌芳的名字。

這樣參與研究的人員就有四個,分彆是趙奕、沈丙河、張洪濤和耳王誌芳。

他們就是參觀307鋼廠的‘專家組’了。

在項目被審批下來後,趙奕就申請了去307鋼廠參觀鎳鐵合金渦輪葉片的製造過程,他收到了同意的消息,並把參與人員的名單上報。

人員審批是很快的,時間安排還是要看307鋼廠那邊的情況。

……

307鋼廠。

和其他以代號為名字的工廠一樣,307鋼廠也是純粹的軍-方背景,是專門為軍-方生產合金材料的工廠。

307鋼廠擁有非常完善的生產製造設備,並擁有屬於鋼廠的研發組,會參與到很多的國-防、軍-工項目,包括戰機、潛艇、坦克等軍用武器,生產過程都有307鋼廠的影子。

雖然307鋼廠是國-有的、軍-方的,但鋼廠的研發部門是有些尷尬的,尤其是一些高新技術材料的研發組,就更是尷尬到‘毫無存在感’。

航空材料的研發組就是這樣。

在幾十年以前,307鋼廠生產的鋼材、製品,技術都來自於內部研發組,等於是自己做研發、自己生產,但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航空材料研發組的能力已經遠遠無法滿足航空領域對材料的需求,不得已鋼廠隻能使用外麵科學機構的成果。

這讓航空材料研發組的存在變得很尷尬。

如果航空領域材料的生產,使用的都是外麵機構研發的成果和方向,他們就變得沒有任何意義,但研發能力跟不上是事實,他們擁有最好的科研條件,卻沒有相應吸引人才的能力。

現任航空材料研發組的組長何桂林,就總是為這件事情發愁,他都擔心有一天,鋼廠會撤銷航空材料研發組,但麵對的問題就是,他們航空材料組已經有幾年時間,沒有材料研發突破了。

人才,是最重要的。

何桂林很希望能有更多合金材料專家,加入到的鋼廠的航空材料研發組,但很可惜的是,大部分真正有能力的人才,都會選擇在高校、科學院,或者企業的科研機構工作,而沒有人才的情況下,他的航空材料研發組就更難出什麼成果。

“唉~~”

何桂林坐在椅子上,連續看了好幾份研發實驗失敗的報告,滿心都被無奈充滿,他隻能長歎一口氣。

“報告!”

門口傳來一聲喊。

“進!”

何桂林輕聲喊了一句,有個工作人員走進來,並遞上了一份文件,“是上麵的文件,讓您簽字。”

“我看看。”

何桂林掃了幾眼文件,知道是有‘專家組’來參觀渦輪葉片材料製造過程。

他忍不住嘴角直跳。

渦輪葉片的材料是鎳鐵合金,而外麵的機構都在研發單晶鎳合金,單晶鎳合金被認為是前沿方向,尷尬的地方就在這裡,他的航空材料研發組中,沒有懂單晶技術的研究員,他們也做單晶鎳方向的研發,但也隻是做了個開頭,就不知道該怎麼繼續了。

“估計又是做單晶鎳合金的,來看看鎳鐵合金的製造過程,給單晶鎳方向做個參考。”

“照這樣下去,航空材料研發組都可有可無,307連一點自己的技術都沒有,也快變成純粹的工廠了。”

“唉~”

何桂林再次歎了口氣,還是在文件上簽上了名字。

……

科學院金屬研究所。

國內最開始研究單晶鎳合金的是首都航空材料研究院,而科學院金屬研究所憑借強大的人才儲備以及科研能力,後來居上研發出了dd5,又在不斷的進行改進,來加強合金的性能。

這個研究的主導人就是彭恩貴院士,他是國內首屈一指的合金材料專家,主導研發過十幾項追上世界水平的合金材料。

在渦輪葉片的材料上,彭恩貴無疑非常有發言權,行業內的消息也逃不過他的耳朵。

很快。

彭恩貴以及他帶領的研發小組,就知道了國內出現第三個渦輪葉片材料的研發項目,還知道是趙奕和張洪濤聯手做的申請。

本來也沒什麼大不了,最多在研發速度上有競爭,但他還聽說趙奕的申請報告上,寫的是‘鎳鐵合金’方向,就變得很有意思了。

兩個研發方向,自然就不是競爭對手了。

彭恩貴進了實驗室和研究組幾個人,說起這件事都有些好笑,“趙奕,研究合金材料?他是從理論轉應用了?就算是轉應用,也應該是應用數學啊,搞什麼合金材料研究。”

他說著都直搖頭,教導式的說道,“咱們這一行啊,最重要的是什麼?經驗!”

“經驗是最重要的!”

“像是數學啊、物理啊,都是理論為基礎,理論支持下,才能發展應用數學、應用物理。合金材料不一樣,你談理論,能推到出合金的製造方法嗎?不能!”

“這個研究,就是個不斷試錯、不斷改進的過程,學問都是在實驗、研究過程中,所以經驗才是最重要的。”

幾個研究員也跟著點頭,“彭院士說的對啊!有道理!”

“咱們這個研究就是不斷試錯,也許那個步驟,增加了溫度、增加了時間,也就成了!”

“彭院士是經驗之談啊!”

彭恩貴被吹捧了幾句,也覺得有些不好意思,就繼續道,“趙奕,咱們不說,天才啊,張洪濤是有些本事的,他運氣是真不錯,年紀輕輕,就能仿造出衛星外皮,據說研究航母甲板也有成果。”

“雙航的合金實驗室也是有水平的,王誌芳院士的能力水平是值得肯定的,據說他也加入了研發組。”

“不過……”

他說著話音一個轉折,“他們選錯了方向。鎳鐵合金?沒有前景啊!好多年都沒有進步,不可能他們一做,就出成果了。”

“你們說對不對?”

……

一周後。

趙奕、張洪濤、王誌芳以及沈丙河四人,一起來到了307鋼廠參觀,到機場的時候,就被鋼廠的人員招待,等進了廠以後,就見到了何桂林。

何桂林是航空研發組組長,相關的‘專家團’參觀,肯定是要他來招待。

前年也有科學院的專家團來參觀,何桂林就做過一次招待,這次來的人更少,他對工作倒是輕車駕熟,隻是沒想到專家團裡還有趙奕。

“趙奕、趙院士?”

何桂林驚訝的張大了嘴,才想起自己沒有仔細看來人名單,直接就簽名等著了。

但是見到趙奕也隻是感到意外,他還是正常的履行‘導遊’職責,給他們講解著渦輪葉片材料鎳鐵合金的製造過程,帶著參觀工作中的大型車間,還有高溫熔爐、凝塑室等設備,也找機會打聽一下,‘專家組’對渦輪葉片的研發問題。

這倒是沒什麼可保密了。

“我們就是做改進鎳鐵合金的研究,而且才剛剛開始,才到這裡參觀一下。”王誌芳直接說了出來。

何桂林驚訝的反問道,“不是單晶鎳?”

王誌芳帶著鬱悶看了眼趙奕,有氣無力的說道,“單晶鎳不是有其他機構在做嗎?”

他是用這個理由說服的自己,才決定加入到研發項目中。

當然,最重要的是,他對渦輪葉片的研究非常感興趣,就算不能出什麼成果,機會也是不容錯過的。

何桂林注意到了王誌芳的眼神,知道‘專家組’是趙奕主導,心裡也並不感到意外,因為趙奕的名氣太大,影響力太大,彆說是合金材料的專家組,就算到了哲學研究的小組,估計也成為核心人物,跨領域對趙奕來說,並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

他意外的是,趙奕決定研究‘改進鎳鐵合金’,而不是單晶鎳方向。

“這有點外行了吧?”

“改進鎳鐵合金?如果能改進的話,我們不是早就有成果了!”

何桂林有些搞不懂。

參觀工作過程了持續兩天。

其中真正的參觀隻有四到五個小時,其他時間都是等待製造過程,比如,有個高溫冶煉爐,啟用‘超高溫狀態’就需要一個多小時,因為需求不是那麼高,每周也隻會啟用一次,其他時間隻是維持高溫就可以了,‘超高溫狀態’也不可能為專家組參觀啟用,而是維持正常得生產狀態,他們就必須要等待。

‘專家組’的四個人中,趙奕和沈丙河都是第一次來鋼廠參觀。

張洪濤去過幾次鋼廠,但要說經驗也很少,對於真正生產的了解不多。

王誌芳倒是很有經驗,鎳鐵合金的製造過程,並沒有出乎意料的部分,也隻是一些細節仔細看看、具體問問,也正因為如此,他全程就隻是看看。

趙奕和沈丙河都沒什麼經驗可言,就連沈丙河都算是‘純外行’,多數時間就是聽聽何桂林的講解,低頭看看手裡的資料。

張洪濤和何桂林交流最多,他頻頻的問研發、製造有關的問題,好多問題總是問到了重點,讓何桂林不由得刮目相看,也想著,“要是這樣的年輕天才,來我們研發組該有多好。”

有能力的年輕科研人員就代表著希望,也代表著未來可能的成果。

何桂林對張洪濤非常熱情,最開始倒是還好,後來就感覺張洪濤像是‘領隊’,其他人都是附帶的陪襯,參觀過程都是他在說話。

趙奕、王誌芳以及沈丙河,都在旁邊默默的看著,王誌芳倒是為張洪濤的能力感到再好,趙奕和沈丙河完全沒有反應。

趙奕是因為不在意。

沈丙河長期走在最後,根本就沒有任何想法,他就差點舉個牌子說,“打醬油,路過……”

他就是個附帶的人員,參與項目都是‘被動’的,能有什麼意見呢?

兩天後。

在對最後冷卻後的材料做檢驗,並到研發辦公樓逛了一圈後,參觀差不多就結束了。

何桂林和張洪濤寒暄著,把幾個人送出了門,他心裡也有個評價,他覺得張洪濤是個很有實力的年輕人,合金材料領域未來不可限量。

王誌芳自然不用多說。

老院士全程沒有說過多少話,但能以合金研發領域評上工程院院士,也是航空航天大學材料學頂梁柱的人物,能力肯定是不用質疑的。

趙奕就是個外行人了。

沈丙河就像是助理一樣的人物,似乎懂一些合金問題,似乎也什麼都不懂。

“據說是趙院士決定研究改進鎳鐵合金,也不知道為什麼……”

“外行人指揮內行?”何桂林也搞不明白,乾脆也不去多想,反正他的工作已經結束了。

一行人走到了正門口。

何桂林象征性的寒暄一句,“感謝各位來參觀!各位都是合金材料領域的專家,參觀了我們的生產製造過程,有什麼寶貴的意見可要提一提啊!”

王誌新笑著點頭,擺手說道,“什麼專家不專家的,你們的技術已經很完善。”

張洪濤則說道,“我們就是來參觀學習的。”

“說起來,我還真有個建議。”趙奕忽然開口說了一句。

其他人馬上看過去。

趙奕說道,“何組長,我看了整個過程,發現,問題很多啊!”

何桂林笑的有些尷尬。

趙奕則繼續說道,“但是,不牽扯配比,就都是小問題,有個地方,我覺得可以改進一些,就是在給矽鐵和鎳鐵混合時,你們用的是跳轉混合器倒來倒去的,這個技術先不說,但我認為這個時候,應該為了防止溫度下降,采用繼續加熱處理,讓過程溫度保持不變。”

“等混合以後,再繼續保持高溫,直接快速的進行脫氧處理,就不要有中間步驟了。”

他說完補充道,“就是這個建議了。你們可以試試,我想應該是能讓最後得到的成品性能有所提升。”

何桂林聽的有些愣。

他沒想到趙奕真說出來一套東西,還是製造過程中,很細節的東西,一時間都不知道該怎麼反應。

張洪濤的反應很快,他馬上跟著道,“何組長,趙院士才是真正的專家啊,他提了意見,才叫真的寶貴,你可一定要試試啊!”

他還特彆叮囑了一句,“聽我的,試試不吃虧!”

“好、好,一定、一定!”

何桂林都不知道該做什麼反應,趕緊點頭應和了幾句,把幾個人送上了汽車。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