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昆設想著研發出頂尖的航空發動機,支持五代戰機的自研自產,讓空軍跳過三代半、四代戰機,大規模的列裝第五代戰機。
這個設想說出來很振奮人心,實際上,也真就隻是個想法而已,連他自己都知道很不現實,暫時隻能在心裡想想,隻是對昆侖二組的設計表示認可,並支持設計瞄定五代戰機。
趙奕瞄定定戰機倒是不在意,隻是希望能按照最高規格製造樣機。
五代戰機肯定是最好的選擇。
設計級彆越高端的戰機,就會對發動機有更高的要求,五代戰機是目前最高端的戰機,瞄定第五代戰機才能製造更高端的樣機。
這也是國內自研航空發動機被戰機設計、製造掣肘的地方。
因為原本沒有高端的渦輪風扇發動機,昆侖發動機就是第一個研發大項目,投入、研發的年限太長,發動機研發組也就沒有獨立出來,導致樣機設計製造時,必須要按照設計級彆,先要去瞄定計劃製造的戰機,也就是後續研發後續再考慮,當前不再額外拿出一筆錢去做後續研發,樣機調試成果就能大批量生產裝載戰機。
提前瞄定戰機來製造樣機,確實能夠提高研發到生產的效率,但同時也是對研發的掣肘,有些高端的設計不得不為此‘部分閹-割’。
昆侖發動機遇到的掣肘還不大,昆侖二組就可能遇到更大的掣肘。
如果瞄定的戰機對發動機的需求沒有那麼高,就不需要那麼高端的設計,為了能節約成本、加快速度,肯定會把一些可能出現問題的高端設計砍掉。
趙奕對這種情況有些擔心,好在確定瞄定戰機的會議馬上要召開,也不用等太長時間。
這次來航空集團的主要目的,也是參加這次集團內部,針對發動機研發以及戰機設計、製造的會議。
會議沒有太多的準備,很快就直接進行了,但看看參加會議的人,就知道究竟有多麼重大了,能參加會議最低級彆,也是發動機研發組的副設計師,也就是比張剛川低一個級彆的人物,其他航空集團內部人員,也有幾個副設計師、副總經理。
參會有一半兒不是航空集團的人,其中科學院、航空材料研究院的代表,有上級的副部長級領導,空-軍、海-軍的代表,甚至還包括一名有少將軍銜的領導。
等等。
很快會議開始了。
雖然會議直接涉及到昆侖二組的設計研發,但趙奕多數處於一個旁聽的狀態,因為好多議題、報告都和國內空-軍現狀,戰機列裝發展方向有關,還有就是各種戰機適配的任務以及國-防-空-軍相關議題,比如有的戰機批量裝配是用於壓製台-海、東南亞方向力量之類。
總之,很複雜。
作為一個旁聽者來說,趙奕聽了好多的議題,也了解到國內空軍、戰鬥機相關的情況,頓時都覺得劉建昆說的不靠譜。
設計瞄定五代機?
難啊!
目前國內在役的戰鬥機,還是以二代半、三代機為主,未來的大方向是,主力戰機升級為三代半以及四代戰機,聽起來似乎距離五代機很近。
實際上並非如此。
國內有成熟技術、能自主生產的是J-10、J-11係列戰機,但大部分使用的發動機也依靠進口,性能來說也隻達到三代半戰機的程度。
航空集團以及空-軍的計劃是,大規模列裝J-10、J-11係列戰機,也就是大規模更換三代半戰機,再加上幾十架進口‘蘇’字打頭的戰機,讓空-軍擁有上千架三代半戰機,也算完成一個階段的更新換代。
現在國內自主設計研發的,確定性能達到四代戰機級,甚至接近第五代戰機,能對三代半戰機形成絕對優勢的,就隻有剛剛試飛的J-20戰機,不談一架剛進入試飛階段的戰機,距離大批量生產有多遠,即便是J-20戰機技術成熟,也不太可能快速大批量生產。
因為,類型和成本。
J-20類似於M國的F-22,是擁有完善設備優勢的重型戰鬥機,重型戰鬥機的潛力有限,笨重就是最大的問題,導致不可能成為艦載機,未來的使用潛力被限製。
成本也是巨大的問題。
M國的F-22造價高達兩億到三點五億美元,J-20的造價沒有公開,但肯定不會少於一億美元,還不包括研發階段的投入。
M國為了‘擺脫’隻有威懾能力的F-22,研發了低配版的F-35,也就是目前公認技術最高端的戰鬥機,F-35造價依舊非常高昂,但能裝載到航母上,使用的潛力就不在一個級彆上。
現在航空集團的會議討論的,也和‘減配’J-20有關,他們早就擬定了方案,研製出一款‘減配版’的J-20,也就是J-31。
J-31,設計是中型戰鬥機,性能不會比J-20差太多,並且能裝載到航母上,聽起來倒是很不錯,但實際上,J-20才剛剛進行了試飛,技術可以說還不成熟,J-31在圖紙上還不完善。
J-31,也就是昆侖二組的設計,瞄定的戰機型號。
整個會議的後半段就是圍繞著J-31展開,J-31的設計負責人李建明兩次作報告,還提出了自己的設計意見,但實際上,誰都能聽的出來,李建明對J-31的設計,最多也就是做了一半兒,好多設計都不完善,很容易就能找出問題。
比如,機翼問題。
J-31設計是複材一體成型機翼,當場就有人提出,“F-2上裝載過複材一體成型機翼,存在很多問題,比如,抗剪切應力等衝擊載荷的性能差,對破損造成的應力集中和結構強度急劇惡化的問題容忍度極差。”
“作為艦載機,飛行遠低於陸上機場,使用環境更加惡劣。如果很難做出劇烈的機動動作,難道要像F-2一樣,隻能規規矩矩的起飛嗎?”
李建明對此隻能回答說,“目前,我們還在研究、改進……”
毫無疑問。
最少到目前位置,J-31的設計還是有問題的,好在會議的中心是發動機問題,通過一係列的討論,劉建昆最後還是宣布了結果。
昆侖二組的設計被分成了兩份,一份交給昆侖發動機組,結合原本的昆侖組的設計,砍掉那些可能出現問題的新設計、改進,合並出一份全新的發動機設計,並且開始製造樣機,瞄定的依舊是殲-10。
這個發動機被命名為WZ-A2型。
同時,昆侖發動機組還繼續原本的工作,也就是繼續調試昆侖發動機,爭取能讓昆侖發動機完成對三代以及三代半戰機的適配,也就是保證研發三十年的昆侖發動機有成果。
昆侖二組則改名‘戰鷹’機組,以研發最高端發動機為目標,製造樣機瞄定的是J-31戰機,發動機代號則命名為WZ-A1。
WZ-A1、WZ-A2,代號就說明了設計的來源。
……
會議結束。
昆侖二組改名為‘戰鷹’組,等於是徹底和昆侖組劃清界限,甚至昆侖組最新的研發工作,借助的還是‘戰鷹’組的設計。
當然了,最初昆侖二組做研發設計,依靠的也是昆侖組研發打下的基礎。
雙方可以說互有助益了。
趙奕從會議室裡走出來,就被工作人員引領著到了另一間小會議室,見到了航空材料研究院的高明甫以及J-31的設計師李建明,他主要是過來和李建明溝通。
高明甫則是過來和趙奕熟悉一下,他是航空材料研究院的代表,負責WZ-A1發動機的製造過程,發動機樣機的製造,和航空材料的關聯非常大。
這方麵,航空材料研究院才是專業的,張洪濤、李榮茂相比都是門外漢。
趙奕和高明甫原本就見過一次,見麵隻是熟絡的說了兩句,隨後就才等到姍姍遲來的李建明。
李建明確實很忙。
在J-31的設計問題上,他需要和好幾個部門,甚至是軍方部門進行溝通,一款戰機設計的目的,肯定是為了服役完成任務,J-31設計上就需要考慮到,未來服役後的任務問題。
比如,有些戰機設計、製造,是為了威懾南麵的鄰居,因為南麵的鄰居軍事力量相對薄弱,就不需要設計的太高端,多消耗成本根本沒有意義。
有些戰機則是為了對抗東部國家的力量,東部國家有M國背後支持,就需要技術性能起到威懾作用,設計、製造上就要高端了。
J-31就是這樣。
J-31碰到的問題不是使用限製,而是被要求的用途太廣泛、技術太過於高端,適配一大堆性能的前提下,還需要……減重?
李建明隻感覺太難了。
他覺得其他部門大概都沒有仔細思考過,就不斷對J-31提出設計要求,可全部都做到怎麼可能呢?國內的戰機設計、製造經驗和技術,肯定已經找到了一些特色,但必須要承認的是,與國際還是存在一定差距的,好多技術不支持的情況下,根本不可能單靠設計提升性能。
李建明帶著鬱悶走進了小會議室,見到趙奕還是露出了笑容,他握住趙奕的手說道,“趙院士,真沒想到,你會來設計發動機,有了你的參與,以後都不用發愁發動機性能問題了。”
“客氣了!”
兩人說了幾句相互恭維的話。
實際上,就是李建明一直在說,趙奕確實不知道李建明,大概是因為戰鬥機的設計師,對外也不會做太多的宣傳,他們不能說低調做貢獻,但確實不會被太多媒體報道出來。
很快話題轉到了WZ-A1發動機上。
戰鷹組需要知道J-31對發動機的參數需求,才能知道怎麼對設計進行一定幅度的修正,來製造WZ-A1的樣機。
麵對這個問題時,李建明則連連抱怨,“想定型設計,難啊。趙院士,你也看到了,J-31的設計還有很多問題沒解決,甚至設計需求上都沒有確定。”
“我們短時間很難確定設計,也就很難提供具體到發動機的參數需求。”
趙奕皺眉問道,“我們可以先製造樣機,等調試好了以後,如果性能上有差異,可以對J-31的設計進行微調,或者對發動機性能進行修正。”
李建民思考著點頭道,“這個也是可以的,但是大致的參數,我回去還是要和其他人討論一下,和其他部門也要溝通……”
他連續說了一大堆。
趙奕聽了好半天,很乾脆的問道,“李教授,大概需要多長時間。”
“……幾個月吧!”
趙奕再次皺起了眉頭,“不能短一些。”幾個月時間有些太長了,樣機可不是一下子就能生產出來的,隻是定型參數就等幾個月,時間都被等待浪費掉了。
李建明歉意的搖了搖頭。
兩人沒談攏。
或許也不能說沒談攏,氣氛還是很客氣的,主要J-31確實無法定型設計,連大致的參數也無法提供。
等李建明離開以後,高明甫安慰的說道,“趙院士,其實,相對於戰機設計來說,幾個月時間已經很快了,J-31的建造,肯定是個長久的工作。”
“彆說是設計都沒定型的J-31了,就算是已經試飛的J-20,具體的設計還要經過很多次修改,也許連發動機都要更換,昆侖組瞄定的不就是J-20?”
趙奕鬱悶的搖頭,“但是,幾個月也太長了吧,我隻是要個參數啊,而且……這種事情,說幾個月,也許就能拖夠一年,甚至更長。”
高明甫沒有反駁,他默認了趙奕的說法。
趙奕帶著鬱悶回了酒店,想想還是很不甘心,乾脆再快步走回來,直接找到了劉建昆。
劉建昆處理完會議後續的工作,才剛回到辦公室打算休息片刻,之後還要應付幾個設計師、經理和軍方代表,他的工作確實非常忙。
這時,助理就報告說,“趙院士來了。”
“馬上來。”
劉建昆站起來往外走,到旁邊的會客廳見到了趙奕,“趙院士,不是回酒店了嗎?”
“J-31設計那邊有問題。”
趙奕鬱悶的說了一句,問道,“我過來是想問一下,發動機製造樣機,必須要根據瞄定戰機給定的參數,調整設計嗎?”
“是這樣。”
劉建昆點頭解釋道,“樣機製造出來、調試好,就能直接裝載到戰機上試飛。如果沒有瞄定的戰機,發動機製造出來也暫時用不上,不上天的發動機,隻是實驗,誰也不清楚性能是否穩定。”
“但是J-31的設計問題,拖延了我們的進度。”趙奕皺眉道,“如果他們不確定參數範圍,我們豈不是要一直等?”
“理論上說是這樣。”劉建昆沉默了許久,解釋道,“是這樣的。因為集團內部,發動機研發組和戰機設計組是一體的,直接關聯,並沒有獨立出去。如果在國外,發動機組是單獨的部門,可以隨意做研發,但是相應的,也要消耗大量的經費,因為我們自主研發的渦扇發動機,還沒有成功的先例,就一直是這樣。”
“那有什麼其他辦法嗎?”趙奕很乾脆的問道。
劉建昆想了想,試著說了一個方法,“瞄定其他戰機?”
“這個可以啊!”
“但是……”
劉建昆道,“現在五代機設計隻有J-31,J-20是重型戰機,而且設計已經定型,發動機不一定會更換,適配昆侖組隻是給一台讓他們去實驗。”
“因為J-20未來大概率會生產幾十、上百架,如果真能使用自主研發的發動機,肯定會大大的降低成本,也能提升我們自己的技術。”
“針對五代機來說,我們最需要的是高端的艦載機,機身必須要輕便靈活、支持超音速飛行最好是超音速巡航,最大飛行距離超過1800公裡、能攜帶至少三枚導-彈……”
劉建昆連續說了一大堆要求。
趙奕聽著都有點頭大了,他有些理解李建明為什麼無法定型設計了。
然後,他說道,“要不這樣,不是要等J-31定型設計嗎?我們戰鷹組閒著也是閒著,也申請設計一款適配WZ-A1的戰鬥機?”
“隻要設計通過,是不是就能開始生產WZ-A1的樣機了?”
劉建昆都聽愣了,他好半天才點了頭,“……啊,是。但是,趙院士,你沒有設計戰機的經驗吧?”
“怎麼了?”
趙奕道,“隻是試試,反正光是設計也花不了多少經費吧?萬一能行呢?”
“……也對?”
“那就這樣說定了,我打申請,你要給通過啊?”
“啊,行,沒問題!”劉建昆肯定的點頭。他呆愣了好半天,看著趙奕離開的背影,大腦都好像陷入了停滯。
因為戰機定型設計拖延了樣機製造,就乾脆自己設計個戰機?
這……
邏輯上好像沒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