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287【1994之我在浦東有塊地】
「好了劉先生,演的不錯,你先下去休息一會兒。」
「好的李導。」
等劉德楷演完以後,李藝書就讓對方先去後台休息,隨後又安排了幾名試鏡演員,其中也包括唐國強,他演的應該是最好的,畢竟拍了好幾年《三國演義》,演的就是諸葛亮。
今天就要選出誰來演諸葛亮,不能再繼續拖下去了,不然會耽擱整體進度的,主要演員選出來了,後續大家也好騰出手去負責其他部門。
王福林第一個開口:「我覺得唐國強演的最好,我支持唐國強來演諸葛……」
邊上的謝進有不一樣的看法,直接打斷道:「王導,唐國強演的是挺好的,隻是年紀太大了一點,都四十多歲了,赤壁戰中的諸葛亮,可才二十幾歲,如果是演《高山下花環》的年紀,我肯定選他!」
王福林不依不饒:「年齡不是問題,化妝不就好了?而且唐國強演了好幾年的諸葛亮,他對這個角色的把握最深刻!」
「就是因為他演了電視劇,就不能再讓他來演了。」
謝進直搖頭道:「王導,你可能是拍《三國演義》拍的時間太久了,沒有察覺出問題所在,唐國強不適合了。」
「什麽問題?」王福林一頭霧水。
「你問問李導。」
謝進把話題丟給了李藝書,王福利也是疑惑的看了過來。
原本看熱鬨的李藝書,見扯到自己了,也隻好說道:「王導,謝導的意思應該是唐國強身上有種遲暮感。」
「遲暮感?」
「嗯,唐國強演了諸葛亮整整三年,從意氣風發初出茅廬到兵敗五丈原,他都從頭演到尾,現在讓他才重新回來演初出茅廬的諸葛孔明,演的或許是很好,但那種遲暮感卻無法消弭。」
李藝書一開始也是想著讓唐國強繼續出演諸葛亮的,畢竟他演的實在太經典了。
可剛剛試鏡了幾名演員後,李藝書就發現唐國強已經不適合演諸葛亮了,或者說不適合演赤壁之戰的諸葛亮。
赤壁之戰的諸葛亮,是意氣風發的,他先後完成了火燒博望坡,火燒新野這兩場小規模戰鬥,讓幾乎多年來一直戰敗的劉備一方,終於體驗到了謀士帶來的重要性跟勝利。
而彼時諸葛亮雖然表麵上看,還是彬彬有禮,謙虛的很,但心裡麵難免會有點得意,這是人之常情,他一出山就帶領劉備打贏了兩場跟曹軍的小規模戰鬥。
而且他的計謀跟猜測都應驗了,怎能不意氣風發?
唐國強也是演出了這種意氣風發,但或許是受到了長期出演老年諸葛亮的關係,表演的時候,遲暮感很重,台詞語氣方麵也偏向老成持重,渾然沒有青年人該有的表現。
「這……」
王福林被點醒,回憶方才唐國強的表現,也是重重歎了口氣:「是我沒注意到這個細節,唐國強現在的確是不適合了。李導,謝導,那你們覺得誰更合適?」
聞言,謝進看了眼李藝書,遲疑道:「我倒是覺得劉德楷挺適合的,他的形象跟身高都挺適合,諸葛亮身高八尺,我看劉德楷的資料上也有一米八,氣質也偏向儒雅……」
看著手上幾份資料,李藝書發現還真隻有劉德楷適合,他的長相本身就符合大眾對儒雅文人的形象,其次身高適合,年齡雖然就比唐國強小一歲,但保養的極好,看起來也就三十出頭的年紀。
化化妝,來出演27歲的諸葛亮,問題倒也不是很大,就是對方是寶島演員,上來就把諸葛亮這麽重要的角色交給他,也不知道好不好。
想到這,李藝書看向了韓三坪:「韓廠長,你認為誰更合適?」
「形象上劉德楷合適,年齡上雷函合適,真要選的話,我會選劉德楷。」
韓三坪見幾人都看著自己,也是說出理由:「劉德楷是寶島人,我們這部電影是國內第一部5億大製作,自然是要讓兩岸三地的演員參與其中,這樣才能更好的表現兩岸一家親。」
他是廠長,屬於領導乾部,在思想上自然不光要考慮演技這些,同樣也要考慮政治因素。
不可能說重要角色都是內地人來演,這不合適也不利於現在國內大環境。
92共識以後,雙方的關係還是很不錯的,真正感情不穩定,還得等幾年。
「那就劉德楷。」
李藝書想了想,也是點頭答應讓其出演諸葛亮了。
一方麵形象丶演技都合適,另一方麵正如韓三坪所說的,關係兩岸關係。
當然,李藝書不考慮這些,他考慮的是用了劉德楷能否提供票房。
這部電影要想收回成本乃至盈利,日本是第一大票倉,其次就是內地跟寶島了。
因為兩地的人口最多,寶島也是一個重要票倉。
諸葛亮的演員劉德楷是寶島人,未來宣傳的時候,多多少少也是能起到作用的,誰不知道諸葛亮的大名?這麽重要的角色都是寶島人演的,當地觀眾怎能不支持?
李藝書丶韓三坪丶謝進都選了劉德楷,王福林心心念念的唐國強又不適合,那自然是全票通過了。
讓工作人員跑去諸葛亮的試鏡演員說一聲,讓他們都各自回去,就開始下一個試鏡。
從上午八點,一直試鏡到了下午四點多。
一百多名演員,最終全部試鏡結束,13位重要角色,也都在這天確定下來了。
諸葛亮的演員劉德楷,關羽的演員陸樹名,張飛的演員是臧金升,劉備的演員是張豐弈……
其中最讓人糾結的是趙雲讓誰來演。
十幾個競選者,華仔丶何稼勁丶焦恩駿等人,那可都是帥哥,穿上白色盔甲,手拿長槍,各個都是白馬銀槍趙子龍的形象。
這個角色說實話要想演出深度,還是挺困難的,主要還是在武打動作上的帥氣程度,李藝書是準備在趙子龍七進七出這一塊,拍攝一個長鏡頭。
就跟日後華仔出演的《見龍卸甲》一樣,來展現趙子龍一生之中最高光的時刻。
畢竟趙雲最讓人津津樂道的,可能就是長阪坡上抱著阿鬥七進七出了。
最終李藝書選了華仔,原因也挺簡單的,華仔今天這身白色盔甲,整體造型上是非常符合趙雲形象的。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