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達夫也為我/黨提供了許多援助,這樣的人,是民族的義士,卻是敵人的仇讎。由於漢奸告密,日本憲/兵開始全麵調查他,鬱達夫不得不開始流亡。

1945年8月29日,他被殺害於蘇門答臘叢林。此前的8月15日,日/軍已降;9月9日,於南京舉行簽字儀式。天光似欲曉,他卻無法得見。1952年,鬱達夫被追認為革/命烈/士。】

"怎會如此?"

蘇轍不受控製地睜大眼睛, “明明已經勝利了啊!”

蘇軾亦是搖頭,語帶歎息: “寇賊本性,即使敗局已定,也要困獸猶鬥,將那些義士趕儘殺絕。”可歎鬱達夫,為抗戰奔走半生,卻無法回到勝利後的國土。

唐朝。

李賀闔眸: “雖非馬革裹屍,亦是為國為民,死而後已。”他佩服這樣的文士。另一邊,白居易忽然起身,將房中的紙筆俱拿了出來,神情鄭重地鋪紙研磨。對麵的元稹奇道: “樂天兄你這是做什麼?”

白居易一手拉著袖口研磨,一邊答道: “此等義士,當為之賦詩一首。”元稹看了他一眼,打趣道: “不怪人家搶了你的位置?”

白居易停下手,搖搖頭笑道: “戲言罷了,鬱達夫有好文章,更有卓絕風骨,一介文士捐軀國難,7實是難得之英豪,令人感佩,我讓賢讓得心服口服。"

“樂天兄何必妄自菲薄,"元稹笑了笑,接著道, "不過你所言甚是,義士高古,我也來為他賦詩一首,略表敬意!"

白居易心情甚好,奉筆而上: "好,我二人同作!"

一旁的白行簡看了看兄長又看了看兄長的好友: “那,我便為他作一篇傳奇吧?”沒有人聽到這樣的事跡能不動容,他也想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內心的感懷。未央宮。

劉徹憤憤地一拍桌案: "日本寇賊可惡如斯!那漢奸是什麼意思,漢人的奸賊?"

他甚至無暇為後世自稱“漢人”而高興:“身為漢人不顧袍澤,竟幫著異族殘害同胞義士,這等小人朕見一個砍一個!"

代入以下大漢與匈奴開戰,有大漢子民暗通敵國謀害軍將,漢武帝覺得肺都氣炸了。

鹹陽。

嬴政心下也略

有感歎: “戰勝之後猶被除之後快,鬱達夫為抗戰之助力,必不隻楚棠話中所敘寥寥。革/命烈/士,是指那些為抗/戰犧牲之人?"

李斯道: “‘革/命’一詞,出自《易辭》;烈為火猛,又有剛直、堅貞之意,此諡倒也恰

當。”

嬴政不置可否: "後世所謂‘革命’,似與《易辭》不同。"

但他暫時無法參悟其意,隻好將目光投放到另一個關注點: “新朝初立便該表彰有功,敵寇1945年便已投降,怎麼到1952年才追認?"

1945到1952,中間竟隔了七年之久,到底是因為什麼耽擱了?

【《故都的秋》裡,展現的是一個具有傳統氣質的現代文人獨特的雅俗交融的審美趣味,對秋的敘述,對秋日清、靜、悲涼的呈現,都有一種唯美的色彩,所以我們很容易認為鬱達夫就是個憂鬱的文學青年。但事實上,大廈將傾的時代裡,但凡有一點良知的人,都無法獨善其身。

他曾舉起個性解放的旗幟,和郭沫若、和魯迅等人一起,向著幾千年封建思想擲下投木倉;又在國家存亡之際與無數誌士共同戰鬥,無所畏懼地迎向敵人的屠刀;

他有憂鬱蕭索的情懷,又有傳統知識分子的狂蝟之氣,更有令人側目的錚錚風骨!這些都共同組合成一個鬱達夫。

另外,他還是個通才,除了散文小說,舊體詩詞也寫得非常好,簡單看兩句:

“三分天下二分亡,四海何人吊國殤”, "好是陽春三月暮,沿途開邊紫藤花”, "曾因醉酒鞭名馬,生怕情多累美人”,最後一句莫名給人一種杜牧“十年一覺揚州夢”的感覺。

五四一代文人,既有寫作新文學的能力,古典文學修養也很深厚,確實是新舊交替的一代了,大家感興趣也可以看看。】

水鏡下的文人學士眼前一亮,說到這他們可是專業對口了!

白居易停下筆細細品味著:“好是陽春三月暮,沿途開邊紫藤花。造語清新、明白如話,真是深得七言絕句之妙!"

原以為鬱達夫隻是什麼新文學作家,沒想到也寫古詩詞,還寫得這樣好!他覺得徹底釋然了。

“三分天下二分亡,四海何人吊國殤。真是沉痛又悲憤,鬱達夫果然筆筆不忘救

時之誌!”陸遊對這一句實在是讚賞、感佩極了!

李白和杜甫也覺得不錯: “這幾句詩自然明暢,有以景寫情,有以情繪景,確實可以載於詩譜。"

李商隱同樣覺得喜歡: “曾因醉酒鞭名馬,生怕情多累美人。這幾句寫得甚妙,風流之致堪比杜牧之!"

一心仰慕杜牧的李商隱又開始尋思了,之前寫的信杜牧收到了嗎?怎麼也不回信?是不是沒有看到,要不再寫一封吧?

毫無預兆被cue到正著的杜牧:..

雖然他還沒有寫到“十年一覺揚州夢”之句,但是結合上文鬱達夫的詩來看,十有八九是什麼落拓子的風流韻事。

深深體會到後世對詩詞文人挖掘之深的杜牧忽然害怕,以後可不能太過放蕩恣遊,他怕在水鏡上丟臉。

未央宮。

劉徹的心情有一點複雜,平心而論,聽完全篇之後他還是很欣賞鬱達夫的,能詩能文,一身血性,但是鬱達夫對他們這些老祖宗好像就不是那麼友好了。

已知他們屬於封建王朝,鬱達夫一代新文學人要向封建思想擲下投木倉,言下之意不就是把矛頭對準曆代帝王?

作為一個君王,劉徹當然明白思想穩定對統治的重要性,不然他也不會考慮新學說了,新文學的目標既是封建思想,那他們這些封建君主就是討伐的對象。

他輕嘖了一聲,還好,這篇文章隻是寫秋。

江都。

董仲舒心下思量:個性或為個人性情,性情有壓抑,才會有解放,結合前後之句來看,後人該是認為,封建思想壓抑了人性。

“可是……”他心中困惑不已, "個性若不加以約束,豈不是天下大亂了嗎?"

【錢理群老師曾經反對過一個線性的作品分析模式:時代是苦悶的,作家必定時時處處陷入單一的苦悶之中,他寫出的每一篇作品必然充滿單一的苦悶感。

這種定勢思維當然是錯的,雖說文變染乎世情,但作家是複雜的,鬱達夫悲涼、頹廢的審美趣味,自然也不全然歸結於時代。

有傳統風致的影響,又有身世心理使然,還有異國美學的滲透,更兼時勢的風雲激蕩。這四點統一於一個文本之中,形成了《

故都的秋》獨特的韻味表達。

或許因為年齡原因,我們現在還有些難以理解,可人生之悲涼,不理解未嘗不是好事呢?且記取他的文字吧,或許有朝一日,你會有突然被擊中的感覺。

好啦,對課文內容的講解就到這裡,我們來看段視頻放鬆一下。】

圖標點開,悠揚的音樂傳來,映入眼簾的是碧瓦飛簷、雁塔高聳,紅葉染遍山林,兩輛已然眼熟的"鐵盒子"在林蔭道中相對駛過;

金黃的銀杏葉鋪滿校園,石桌旁遊人悠閒地品茶,含笑注釋著一個幼童捧起滿手黃葉,往空中—撒;白牆黑瓦,舟舸過橋;

長城在山色裡巍峨、稻浪於秋風中翻湧、累累碩果飄香在枝頭,又被喜笑顏開的農人摘入筐中……

“真美啊……”有人情不自禁地感歎。

這不是鬱達夫筆下的秋天,但卻是那樣蓬勃、奪目,令人神往,竟是將萬古的悲秋情緒都蕩去似的。

柳宗元的心情忽然開闊: "夢得兄,我懂你的詩了。"

也懂了那個人的詩,萬類霜天競自由,秋,也可熱烈。

太極宮。

長孫皇後看著水鏡裡幀幀閃過的畫麵,目露神往: “若是看得這般秋景,鬱達夫想必不會那般悲涼吧!"

“是啊,”李世民輕笑,難得感慨不已, "後世曾遭淪亡,卻能驅除敵寇,克複神州,有如此欣欣向榮、百姓樂業之景,後人總說大唐盛世,與後世一比,卻是相形見絀了。"

未央宮。

劉徹眼紅完那燦燦稻穀與寬闊廣路,突然意識到一個問題: “楚棠說她處在2023年,1945年日本投降,其間相距不過78年而已!"

衛青等人如遭當頭棒喝,猛然回過神來: “百年不到,他們的國家竟然變成了這般模樣!”

鹹陽。

嬴政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他暗自沉吟: “短短78年,故都換新貌,後世王朝,怎麼會有這樣的驚天偉力?"

這也太不可思議了。

【這是航拍中國裡的秋景圖,大家看完有什麼感想呢?壯美山河,處處是風景。鬱達夫獨愛故都北平的秋日,大家又會對哪裡的秋天魂牽夢縈、

感慨遂深?我們這次的作業,就是請大家模仿鬱達夫的筆調,寫一篇隨筆,分享你眼中的秋,字數不限哦~這篇課文就講到這裡,有問題後台私信,喜歡的話一鍵三連,我是楚棠,下節課再見!】

嗯……

蘇軾遲疑了一下: “模仿鬱達夫的筆調,是要我等寫那新文學?”蘇轍艱難微笑: “似乎,是的。”

文章大家韓愈頗覺棘手: “那新文學看著是平易,但若要寫,卻是有些難於下筆啊。”還是古文好,多簡潔,怎麼不讓寫古文,他能一口氣寫三篇!

白居易同樣遲疑:“詩可俚俗,但這新文學的文法,我等卻是生疏得很啊。”三國。

向來積極交作業的曹植第一次想逃掉,有個詞語叫東施效顰,他不想做東施。現在他們反倒感謝起楚棠說字數不限了,若限上字數,怕不是更令人頭疼。

萬萬沒想到,對後世學子來說極為平常、極好應付的一次隨堂作業,竟是令不少文壇大佬躊躇不已,唯一有共鳴的,可能就是“字數不限”這樣的福分吧!

當然,也有例外。

明朝。

>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