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頗有些感興趣,他對南戲並不陌生,甚至可以說相當熟悉。前元之時,北曲雜劇盛行,而南方一代自宋以來便博興的南曲戲文更是不減其輝,南北合流之後,人們的興趣益向南戲轉移,出現了一批佳作,先前楚棠提到的《琵琶記》便是其中的翹楚。眼前這幅圖中的生旦二人,正是典型的南戲裝扮。
朱權對戲文一道也頗有心得,他不僅愛聽,還愛寫,筆下有神仙道化的逍遙,也有卓文君私奔司馬相如這樣的風流韻事,當即便道:
“南戲多為花前月下、兒女婚姻之作,似水鏡上這般形狀,莫非也是一段帝王妃子,借諷美色誤國?”
不怪他有此猜測,那提到的《梧桐雨》,用白居易“秋雨梧桐葉落時”之意,寫的是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愛情,寄意悲切;而《漢宮秋》則是敷衍昭君出塞的舊事,倒置胡漢情勢,寫儘家國衰敗之痛。兩部作品,俱是以帝王妃子之情寄托興亡之慨。
一旁的朱棣亦通曲道,他看得更仔細些,接著道:“十七弟的想法不無道理,但觀水鏡情貌,那小生裝扮似不像帝王,倒似是個書生。”
楚棠放的是一個隻到人物肩部的圓形小圖,也是自書封上截下來的,不仔細看的確有些看不真切。眾人聽得朱棣提醒,又細細看了一會,隻道朱棣說得有理。
“照這麼說,一個書生怎麼牽扯上興亡之感了?難道這書生是文丞相?”
朱樉摸著下巴猜測,話音剛落就被人在後腦上拍了一把,朱樉抬頭欲怒,結果就見朱元璋黑著臉氣衝衝一頓罵:
“你個龜兒!文丞相赤膽忠心寧死不降,為宋室從容赴死,哪來一段風月情濃?哪個文人敢這樣編排?再開口能不能過過腦子?!”
朱樉被罵得有點拉不下臉,又是不滿又是委屈地嘀咕道:“那和國家興亡有關的書生,眼見得的不就是一個文丞相嗎?”
離得近的、名氣大的、符合條件的,確實沒有比文天祥更合適的了。朱元璋一哽,也不想爭論了,揮揮袖子沒好氣道:“行了行了,猜什麼猜,一會兒後輩不就要講了?”
眾人:......
也不知道這個話頭到底是誰起的。
元朝。
山水江南,曲水流觴,一眾耄老向著正中央的人道賀:“仁甫賢弟,名流千古可不是一件易事啊!”
一身落拓的白樸遙遙舉盅:“謬讚了。”
他本是心灰意冷,再作詞曲不過一抒愁情。曲劇鄙薄,士人君子多不屑為之,可對於他們這些人來說,已經是最能寫心的文字了。所幸,後人並未辜負這份心。
白樸半是悲歎半是欣喜,複斟一杯酒:“多謝諸位了。”
又看一眼天邊水鏡,揚手一飲而儘。
亦多謝,後來人。
浙江。
馬致遠臨軒就桌上杯碟敲起節奏,荒腔走板地唱起新寫就的一支《梅花酒》:“他、他、他傷心辭漢主,我、我我攜手上河梁.....
.世道澆漓,人命如何啊!”
颯颯秋風拂軒而入,獨坐的曲狀元意態寂寥,詞曲揚名、百代聲名,竟也不能讓他真正開懷。
興亡一事,本就熬人。
第一次,被水鏡cue到的榮耀尚不及心中濃重悲苦,但仍有不少人看著這風雅的名字升起來了幾分期待,桃花多情,扇以寄情,情愛之事,又是如何與國家興亡扯上關係呢?
眾人翹首,楚棠娓娓道來:
【《桃花扇》是清代作家孔尚任創作的一部曆史劇,劇作借秦淮名妓李香君與複社文人侯方域的離合之情,展現南明王朝的興亡舊事,其寄意,如作家本人所說,是“知三百年之基業,隳於何人?敗於何事?消於何年?歇於何地?不獨令觀者感慨涕零,亦可懲創人心,為末世之一救。”】
奉天殿。
先前還饒有興趣的朱元璋如遭雷擊:“南明舊事!這《桃花扇》寫的是咱大明的興亡?!”
熱熱鬨鬨討論的皇子們同樣覺得難以接受,沉著臉不敢說話,後知後覺的朱樉瞠目,一拍大腿:“可惡!到頭來看的是咱大明的戲?!”
朱元璋一聽就黑了臉,恨不得打死這個龜兒子,抬腳踹了上去:“不會說話就給咱閉嘴!”
挨了一下的朱樉仍在發懵,其他兄弟用憐憫的眼神看一他一眼,一致決定離這個頭腦簡單的人遠點。
唐朝。
白居易喃喃著水鏡上展示的話:“不獨令觀者感慨涕零,亦可懲創人心,為末世之一救......好啊!市井俚曲而付之以大義,裨補時俗懲創人心,此非聖賢不能道,孔尚任有俗筆而談雅正之心!”
晚唐。
杜牧斂容正襟危坐,一篇風月戲文竟有如此嚴正之旨,他對這篇和自己的辭賦對舉的文章期待極了!
北宋。
蘇軾麵帶讚歎:“詩可言誌,詞可言誌,戲文亦可言誌,雅俗豈在形式邪?”
這《桃花扇》的題旨當真是雅正極了!
清代,淮揚。
興化宅中,孔尚任與老年冒襄相對落座,他們將水鏡裡的話聽得分明。這種被透露後事的感覺太過玄妙,他們一時都沒有回過神來。
怔愣良久,冒襄堆疊的眼皮動了動,臂下用力撐著桌案,顫巍巍的就要起身。
對坐的孔尚任反應過來忙站起將人攙扶住:“冒老,您這是......”
冒襄並不言語,借著孔尚任的力氣站了起來,複又將手臂從他的手下抽出,退後一步站定,肅容拱手,長揖一禮。
孔尚任被他的動作嚇了一跳,忙將人扶起,急聲道:“冒老,您這是做什麼?晚輩豈能受您如有此大禮?”
冒襄是前朝遺老,明末南京四公子之一,此時已是八十歲高齡,他二人忘年相交,但孔尚任向來敬重這位老人,此時又豈敢受他的禮?當真是惶恐萬分。
冒襄抬頭,他當然明白孔尚任的意思。布滿溝壑的臉上帶了幾分笑:“老夫此舉,非為其他。”
冒襄拍了拍他的手示意對方勿要緊張,接著道:
“老夫生來,忝活八十春秋。昔日明亡之時,本該仿效諸賢,與故國同去,苟活如今,不過亦是以故國為念。易代之際,滄桑巨變,老夫雖曆其間間,仍猶覺惶恐,故每與你講述時,惝恍悲切不自勝。
明如何亡、國如何滅,這些年來老夫一直在思索,可幸你以如此雅正筆法,作史家三思,鼓震世人,老夫方知,這百裡奔走、一月盤桓、日夜相敘是值得的了。這禮,你受得。”
他言辭切切,說話間眼眶已然有些泛紅,仍不顧孔尚任的惶恐,執意掙開,躬身向他全了這個禮。
孔尚任無法,隻得生受了,複又扶人坐下,想對方年老不宜悲慟,有意讓人開懷,故意打趣道:“若是作得不好,冒老這禮可就白費了。”
冒襄笑著擺手:“聖人門徒,焉有不好?”
抬眼望向院中水鏡,光是這題旨,他的禮就行得值當。
【複社文人侯方域科舉不第,寓居淮揚,與秦淮名妓李香君結識,情定終生,這是再熟悉不過的才子佳人的開場。
但侯方域其時手頭拮據,未有妝奩之資,閹黨餘孽阮大铖有意籠絡,重金替置,侯方域態度搖擺,而李香君深明大義,毅然拒絕,阮大铖由此懷恨在心。這場結緣於明末的愛情,終於和時代政局聯係在了一起。】
【其後國家動蕩、侯李分離,闖王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皇帝自縊煤山,南明小朝廷建立,弘光帝昏庸逸樂;馬士英、阮大铖結黨營私、倒行逆施;
江北四鎮不思齊心報國,乃至互相傾軋;手握重兵的左良玉揮師東進、直逼南京;有心抵抗的史可法麵對長驅直入的清兵孤掌難鳴,與軍民於揚州城死戰,最後跳水而亡。
坐擁江南富庶地、十萬軍民心的南明迅速滅亡,其存世,不過一年零一個月。】
【明亡何以如此速也?縱觀全劇,我們可以看到滿紙官紳士子,逃不過一個“私”字。馬士英所謂“幸遇國家多故,正我輩得意之秋”,江北四鎮主帥“沒見陣上逞威風”,倒是為了爭奪元帥軍帳的座位排列“早已窩裡相爭鬨”;
弘光帝立於危難不思進取,一心縱情享樂;連作為正麵人物的侯方域出場也曾道“鶯顛燕狂,關甚興亡”......統治集團腐朽、權奸誤國的題旨,在戲文中被反複說儘,反是以李香君為首的倡優之流死守氣節,儘顯底層人物的光輝。】
【白骨青灰長艾蕭,桃花扇底送南朝。再不信輿圖換稿,江山都易主了。“眼見他起朱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前賢後死,此時也不過檢點史冊,“放悲聲唱到老。”】
《桃花扇》的曲詞典雅流麗,奇而真、密而淡,筆筆又含哀情,兼之通俗曉易,輕而易舉便奪了眾人的心神。
興化宅中,冒襄早已是老淚縱橫:“桃花扇遞送南朝,老夫親眼送的南朝,親眼見的輿圖換稿啊!”
他捶桌大歎,悲慟的情致讓孔尚任也紅了眼眶。易代之悲、幻
滅之感,分明是有清一代共同的感受。()
太倉。
?本作者春山有信提醒您《當諸朝開始圍觀我的語文課[曆史直播]》第一時間在.?更新最新章節,記住[()]?『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吳偉業捧著故友所貽書冊自責不已:“死生總負侯贏諾,欲滴椒漿淚滿尊。我不如君啊......”
他的手死死捏著書卷,指甲蓋都泛起了青白。
東晉。
陶淵明神情愀然,先前談東晉之時,楚棠亦曾提到南明,此時詳敘,如此真切的易代之悲一下子就令他想起了眼下的時局。
如楚棠所說,不久的將來,晉室也會滅亡,風景不殊、河山有異的感慨,最終會成為每個晉人的悲哀,如此,又怎麼不是放悲聲唱到老呢?陶淵明掩麵而泣。
唐朝。
杜牧五指扣緊欄杆,一字一句念著水鏡裡的那闋《哀江南》:“眼見他起朱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
他不知道這婉轉的傳奇曲調該如何唱,可僅僅隻是讀著念著,都能感受到其中蘊含的深刻悲切。他通曉史傳,一時萬代興亡都到眼前,不自覺便是一聲哀歎:
“誰又不是......戲中人呢?”
他想起大唐,高祖初立,政起貞觀,一路昂揚,凱歌稱盛世,好一座巍巍高樓、萬方來賀,可是安史之亂敗毀樓閣,幾經修葺仍難回當年盛況,如今風雨飄搖、慘慘欲墜,何嘗不是樓塌之相?
杜牧悲不自勝,明明是預知後事、挽救危亡的大好機緣,他卻聽得萬分絕望。他有濟世策,他有救亡心,但有臣無君,又當如何?
南宋。
辛棄疾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