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討厭就有喜歡,江南文人為什麼討厭朱棣,又喜歡誰呢?結合建文帝當時的一些行為,一切都能夠非常輕易的理解了。建文帝最重用的三人,方孝孺台州人,齊泰南京人,黃子澄江西人。三人俱是南人,他們所代表的正是南方文官係統的利益。】
大家看向朱元璋。
朱元璋把所有看著自己的人瞪回去。
咋滴,都是咱選的人,選錯了嗎?!
但是老朱還是說明一下:“齊泰黃子澄是我屬意,方孝孺不是。”
【建文帝上台伊始就進行了一係列改革,最重要的就是減免了江南賦稅。直接利益得到滿足,這種舉措自然引得南方文人交口稱讚。畢竟朱元璋在位期間,蘇鬆重賦天下知。】
朱元璋皺了皺眉,他本能的感到不舒服。重新開科舉至今,他已經取士不少,朝堂上的南人自然也是越來越多,南人多了,偏向於南方的聲音自然越來越大。但是朝堂之上,怎麼能隻有一方的聲音呢?
【方孝孺出自浙東學派,他的政治理念很有趣,認為“臣者,國之本”。什麼意思呢?他認為曆史證明君主為了“一家一姓”的私利,會犧牲天下的公利。為了解決這種矛盾,他提出了不同於傳統儒家君聖合一的理念,將君權上的“聖”剝離出來。仁義的“天”不但會誕生“君主”,還會誕生“聖人”。“聖人”代表道,他可以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群人,他們代表道,並以道來製約“君”。“君”隻需要垂拱而治,當個吉祥物就好了,真正治理天下,就交給選出來的踐行聖人之道的百官們。】
這段說得還是很深入淺出的。
朱元璋雖然出身不行,對於皇子們的文武教育卻非常上心,皇子們一聽,聽明白了。聽明白了就炸鍋了。
“賊儒,大膽,竟敢讓我大明皇帝當個吉祥物!”
“還想要製約君,狂妄,狂妄至極!這是在掘我大明的根!”
“老四靖難靖得好!果然國朝有奸佞!”這是剛剛蘇醒的朱橚在人群裡悄悄呐喊一聲。
“爹啊,您看文人真不行,這心有反骨的家夥,您怎麼就沒有把他揪出來哢嚓了!”
/> “行了,吵吵嚷嚷些什麼。”朱元璋不耐煩大喝一聲。對於方孝孺的思想,皇子們大驚失色,老朱卻沒有動容。
早說了,老朱雖然殘忍嗜殺,腦袋卻是很好的。方孝孺的思想,老朱怎麼可能不知道?甚至方孝孺還曾向老朱闡明自己的思想。老朱隻是一推二推,說個“時候還不到”,就把方孝孺敷衍過去。
老朱訓斥孩子們:“你大哥沒說方孝孺的身份?”
“浙東領袖……”
“這不就得了?”老朱沒好氣說,“人家怎麼想,是人家的想法,你自己沒想法嗎?你腦子是擺設嗎?你朝廷上彆人的想法都和方孝孺一致嗎?方孝孺的想法說出來了沒人反對嗎?”
皇子們被訓得蔫頭耷腦,不敢吱聲,倒把光幕的聲音十分突出:
【他的具體解決方案,是依托於周禮的“井田製”。這當然不是單純的複古,而是他所設想的“鄉族製度”的補充。他暢想的,是在皇權難以觸及的鄉裡,以宗族為核心,擔負教養那些貧弱者,血脈的聯係能讓他們避免“貴者淩賤”,而井田製可以消除貧富者間的經濟差異,使之更為安定,從而達到鄉族自治。”】
朱元璋剛才劈頭蓋臉罵了孩子,這時也忍不住嗤聲:“腐儒,想得倒是挺好。”
這時他已經很不悅了。剛才說到方孝孺把皇帝當成吉祥物他沒有太多的反應,歸根到底他知道,隻要皇帝有能力,方孝孺就做不到這件事情。但用這種鄉族製度取代他的保甲製度?如果皇帝沒有能力,不慎被權臣把持,他不是還定了藩王進京勤王的祖訓嗎?
嗯……
老朱心梗。
梗完他繼續思量方孝孺的鄉族製度,敏感地覺得自己的東西被動了。
他的敏感沒有錯。
【我們都知道,權力不會消失,隻會轉移。可以想見,鄉族自治,削弱了皇權對鄉的掌控,取而代之的是士紳統治力加強。另一方麵,朱元璋從淮西勳貴中奪來交到藩王們手裡的軍權,也將藉由削藩,轉移到“君”身上,再轉移到“聖人”手上。從而實質性的再次達成,文官治國。】
這段說得就極其不錯。
朱元璋、朱棣眼中異彩連閃,尤其在琢磨品味那句“權力不會消失,隻會轉移”。
/> “可笑!都是鄉族自決了,還想要井田製?”朱棣冷笑,起身來回踱了兩步,一言切中要害,“你想去支配你根本管不到的人手中的利益?到時候恐怕隻會造成豪族紛紛裹挾貧民起義,各地烽煙依舊,我們江山不穩。”
“說得好。”朱元璋頷首,“皇帝當得快樂嗎?”
“……”朱棣又跪了回去。
朱元璋把不安分的朱棣壓回去了,才暗暗埋怨朱標:太子啊太子,你說得是不錯,但豈不聞“法不傳六耳”?要傳也該……
朱元璋一轉頭,瞥到似乎還有些懵懂的朱允炆,又心累地收回目光。
庸才爾。
【這當然是符合文人利益需求,同時符合文人思想境界的烏托邦般的盛景。經由天順年間,明朝官方對建文朝態度的進一步轉變,例如方孝孺等建文舊臣文集的出版,對建文一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