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培良忙活拍完廣告,拍廣告倒是沒有多少成本,現在電視台要收的廣告費則高了,蘇燕婷要了個黃金時間的廣告位,花了三萬,周三開始投送廣告。
“什麼?還要啊?我這都忙成陀螺了,停都停不下來——”戴鴻戴廠長腦袋要炸開了,生產的遊戲機這麼快賣完了,實在是他沒想到的。
"少年宮要訂貨。"
"南邊要買!"
“國外的訂單要兩千台。”
戴鴻焦頭爛額,他盤算了一會,無奈道: “我們廠子生產不了這麼多。”蘇燕婷: “那我得找另外的工廠合作了。”戴鴻歎了一口氣。
雖然他也生產這玩意,但他實在想不通為什麼賣得這麼好?真有那麼好玩嗎?戴鴻: “玩了一個月,我都玩膩了。”
"爸,我還沒玩膩。"“我們同學說要買。”
"爸,我們同學也要買,問有沒有工廠優惠價?"“我的遊戲機差點被同學搶了!”
蘇燕婷讓梁容海負責遊戲機的銷售,梁容海帶領五個人,組成了一個銷售團隊,不到幾天的時間,竟然拿到了幾十萬的訂單,其中幾個港城商人購買了十幾萬台。
到處都告罄,這樣的火爆狀況,就連蘇燕婷都沒有預料到。
蘇燕婷和羅亦蘭又跑了首都附近的幾家廣播器材工廠,無線電工廠,和幾家工廠簽訂了合作關係,繼續加班加點的生產。
滬城一家廣播器材廠,這家工廠正是蘇燕婷和羅亦蘭去過的工廠,他們引進了國外的電視主機遊戲生產線,正在研發國內的電視主機遊戲,之前有兩個學生說要來跟他們合作開發,工廠的負責人隻當她們來開玩笑,高傲地將人趕出去了。
"這遊戲似乎有點熟悉?"“之前是不是有兩個女學生來宣傳過?”“她們的東西賣得這麼好?”
滬城廣播器材廠的負責人後悔不已,她們研發設計出來的遊戲竟然這麼受歡迎?這是兩個人才啊!怎麼就錯過了呢?
負責人陳謀親自坐火車去首都,找到了位於中關村的天火科技公司,問到了蘇燕婷所在工作室的位置,要求繼續談合作開發的事。
"兩位同誌,是我之前有眼不識泰山!
你們這遊戲做得太好了!""這遊戲搬到電視遊戲主機上,一定大受歡迎啊!"
陳謀說得天花亂墜,最初他們工廠引進國外的遊戲主機生產線,這東西在國外賣得火熱,而他們自己卻是十分狐疑,擔心著玩意在國內無人問津,所以廠子裡對於這個項目,也不太認真。
可蘇燕婷他們的掌上遊戲賣得這麼好,實在給他們展開了一個前景廣闊的藍圖,這要是做出來了,可不要發大財?!
羅亦蘭嗆聲道: “你們之前不是還不跟我們合作嗎?現在改變態度了?”“那不是有眼無珠嗎?消消火,是我們廠子裡的人錯了……”
陳謀的姿態放得很低,蘇燕婷跟他們廣播器材廠重新談合作,不單單是掌上遊戲機,還有電視遊戲主機開發的事。
大
《新聞早報》的記者謝畢前一大早就尋來了天火科技公司,最近掌上遊戲機四處賣的火熱,媒體自然踴躍跟上來采訪。
他不是最早的,除了他之外,還有另外三個報紙的記者。
"你們已經采訪過了?"
"小趙快,小趙她報道都要寫完了。"“又來了兩家!”
“我們想采訪華清大學的那兩個學生,據說這是學生搞出來的!”
各種報紙記者紮堆來采訪,蘇燕婷沒有出麵,羅亦蘭不愛應付這樣的事,就把銷售經理梁容海推出去應付,可這些記者不甘心,一定要采訪到蘇燕婷和羅亦蘭。
何止是一個記者,十多個記者蹲著,全都期望能拿到第一手新鮮材料。蘇燕婷這段時間沒敢來工作室,這些記者更是找到了學校去。又是對校長采訪,又是對係主任采訪,以及計算機係的學生。
記者的采訪使得學校掀起軒然大波,副校長知道了這件事,震驚不已。
“這是我們學校幾個學生搞出來的東西?”
"這是學以致用啊!還是幾個學生,就能做出這麼大的成果,必須重點表揚!!"
“吳教授說得對,科學不應該隻待在實驗室裡,科技要轉變為成果,流入市場,經受市場的檢驗.
蘇燕婷和羅亦蘭拿到了三張獎狀,兩張是給個人的,還有一張是給集體工作室的。
就她們掌握的幾
個技術,能通過學校的名義,參加全國計算機航空航天科學技術獎項的評比。羅亦蘭: “如果我們獲得獎,那可真是名利雙收啊!”
“我這麼一個普通的大學生,能在學校裡得到這樣的獎項,也不枉我讀了這麼多年書。”
羅亦蘭拿著獎狀從熊漫安的眼前走過,晃了晃,話裡帶著幾分陰陽怪氣。
"你是不枉,那我就是撿漏嘍。”蘇燕婷笑了笑: “賺了這麼多,早先買的計算機成本全都賺回來了。"
羅亦蘭: “燕婷,誰讓你聰明啊,有遠見!”"有些人啊,雖然在校成績好,可不一定能取的偉大的成果。"
熊漫安的臉色十分難看,有關掌上遊戲機的報道他都看過了,看著報紙上所備注的銷量,熊漫安的心臟仿佛被人掏空。
如果這遊戲機能賣出一百萬台……天啊,那她們還是個在校學生,就能賺到普通人難以想象的金錢,這比國家撥下來的科研經費還要多。
蘇燕婷: "等畢業了,我們去南方改革開放區注冊私人公司。"南邊的經濟政策好,如果要成立單獨的私人公司,還是得到南方去。
熊漫安舔了舔嘴唇,他仍然無法想象兩個女人能乾出什麼大事業, “你們隻是運氣好,就跟那些開小廠賺錢的一樣,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
"悠著點吧,步子彆邁得太大。
羅亦蘭: “那你可就慘了,你姓熊,就是站在風口上,估計也飛不起來。”
熊浸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