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沒有發現,這裡麵人均占有耕地麵積最多的,是短命的隋朝。】

聽了許久天幕但是一直被忽視的楊堅激動到淚眼模糊:總算是說到隋朝了!

但是等等,什麼叫做短命的隋朝?

隋朝到底有多短?

楊堅有點慌,獨孤皇後也好不到哪裡去,夫妻彼此對視一眼,齊齊想到了不爭氣的太子。

【隋朝在農業製度上承接了北魏的均田令——就是前麵提過的北魏馮太後的均田令,隋唐的田地政策均是在均田令的基礎上增減改革的。

政治方麵誕生了科舉製度,但是因為隋朝二世而亡,唐承隋製,但是唐朝世家林立,科舉製度反而是在後世的宋明清大放光彩。】

武曌笑嗬嗬:“感謝隋文帝。”

雖然唐初時期因為不糊名,科舉製度顯得有名無實,還得靠世家舉薦,但是她一糊名,大批的寒門子弟進入朝堂,真好用!

文人輩出的趙禎表示科舉很好用:“感謝隋文帝。”

聽聽天幕誇過他朝堂上的多少大臣,還說都是文豪、是後世的名家,都是他的,都是他的!

朱元璋哼哼唧唧:“隋朝雖然二世而亡,但是科舉不錯。”

科舉製度,很好用。

楊堅本人卻是目眥欲裂:“二世而亡!二世而亡!”

天幕曾經提到過隋煬帝,他還以為是哪個管不著的後世子孫,沒想到竟然就是自己兒子!

這還不如讓天幕繼續忽視自己!

【在農書上,隋朝主要使用的是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

【但是為什麼隋文帝楊堅能創下“開皇之治”的盛世局麵,並且人均占有耕地麵積是曆朝曆代最大的土地呢?】

【這裡不得不提隋文帝開刀的對象——上層】

對下,隋文帝不斷減免賦稅,給百姓減輕壓力;

對上,隋文帝則是不斷地約束世家大族,逼迫世家大族黑戶變成實名戶,逼迫世家大族把多餘的土地吐出來。

而且隋文帝狠起來連自己也約束,最為勤儉的皇帝,沒有之一。

穿粗布衣服讓整個上層貴族都以穿粗布衣服成了流行,貴族不攀比奢華,真得是能減少百姓很多事;

而且楊堅是說薄葬就真的薄葬,對比許多嘴上說薄葬實際上還是厚葬的皇帝而言,非常愛惜民力。

楊堅在後宮也過得儉樸,放宮女,放奴隸,解放更多的勞動力;

【隋文帝哪裡都好,就是沒個好兒子。】

【這讓人非常無奈,哪怕是現代穿越者穿到隋文帝身上,麵對一茬不如一茬的兒子們,完全無從選擇。】

【隋煬帝楊廣善於偽裝,父母一死就解放天性奢靡無度橫征暴斂,但是原太子楊勇和其他兒子們又能好到哪裡去?】

荊咕自己都說得直搖頭。

換成現代人來做這個選擇題,也很艱難。

【無解。

尤其是對比當時已經出世的李二郎和李三娘,

楊家的兒子們真是文治武功沒一樣比的過,

而且隋末農民起義的起義軍頭領質量也很高,人才濟濟,對比之下,皇室質量顯得更差了。】

楊堅差點直接氣暈過去。

他的兒子們這麼差,連農民起義軍的質量都比不過嗎?

獨孤皇後快速掐住楊堅的虎口處,硬生生把他痛醒過來。

“那羅延,不能暈,不能暈,天幕還在繼續說。”

一向強硬的獨孤皇後聽到自己兒子們都不行,雙目含淚,還要支撐起丈夫。

“沒錯,朕不能暈。”楊堅扶著皇後坐起身來,“朕要好好聽聽天幕怎麼說,看看隋朝還能怎麼拯救。”

【隋朝前是五胡亂華,隋朝短短的36年後就是新的隋末農民起義,這36年哪怕對短命的古人來說,就是一生。許多人可能剛剛安定沒兩年,天下再次大亂。】

【真要說起來,什麼都不改。讓上層少占據土地,給百姓有田地耕種和休養生息,就是最好的選擇】

聽到天幕讚賞他的政策,楊堅的眼淚再也控製不住了。

好消息:天幕誇他了,開皇之治,做得很不錯;

壞消息:兒子不成器,隋朝二世而亡,他的所有努力打了水漂。

楊堅再一想起自己的兒子們,再想想天幕提到過的後世皇帝們,對比慘烈。

聽到天幕說回了明朝,楊堅再也控製不住,轉頭和獨孤皇後抱頭痛哭。

【再說回明朝。】

【明初時期,朱元璋實行勸農墾荒政策,讓大量因為戰爭脫離生產的農民與土地結合起來,屢次征發上萬勞役修建水利工程疏通河道,並且輕徭薄賦、均力負擔,實行按田征賦、按丁征役的賦役製度,並且建立了完善的糧倉儲存設備。】

【這一點與隋朝很相似】

【明初,從朱元璋到永樂帝、仁宣之治時期,都有“重農減征”政策,通過法令讓百姓歸農複業,大部分農業恢複生產。】

【但是同樣因為極端的重農,造成了宛如宋朝重文輕武一樣的瘸腿】

【極度依賴小農經濟後,大明的國庫始終缺錢,從朱元璋一開始因為缺銅發行紙幣“大明寶鈔”開始,就締造了大明晚期通貨膨脹、錢荒饑荒的結局。】

宋朝皇帝們表示有話要說。

“朕也是重農,也沒影響大宋經濟發達。”趙匡胤想起天幕誇他的重農政策和環保政策,又想起天幕誇過大宋是最富裕的國家,是當時世界的經濟中心,頓時覺得揚眉吐氣起來。

【每個王朝都避免不了土地兼並,明朝中期開始,全國納稅的土地已經被貴族和大地主瘋狂占領——而貴族不僅僅是占領土地,還會有各種欺壓百姓犯事之後的豁免權】

【最嚴重的時候,國庫裡的錢糧隻夠數月使用。】

朱元璋老臉一白。

不是吧,他這個時候國庫窮不是因為經曆過戰爭嗎,怎麼後麵的國庫還是很窮?

朱棣頗為自得:“永樂年間不窮!朕富有四海!”

朱高熾在一旁嗬嗬:“父皇心態真好。”

每次父皇要禦駕親征,都是他負責監國。正因為多次監國,負責軍隊的大後方,對國庫的了解程度自認比父皇還要深刻。

所以,他對大明的經濟狀況也更擔心,每日操心的舍不得吃舍不得穿,還被父皇弟弟嘲笑摳門!

國庫那個狀況,他怎麼能不摳!怎麼能不摳!

【張居正的“一條鞭法”為大明續命七十年不是開玩笑,最明顯的就是國庫收入明顯增加。可惜,萬曆皇帝不珍惜,人一死就廢除新政】

朱翊鈞在後宮當做沒聽到:不廢除還留著礙眼嗎?

大明現在十分穩定,大權在握天下太平,他為什麼不把攔路的人都給解決了。

隻有前朝的大臣一陣陣的遺憾。

雖然張居正在位時排除異己,讓與他不和的大臣恨不得他早死了之。

但是當張居正真得死了,皇帝先是報複張居正,差點把他開棺戮屍,看得百官兔死狐悲。

然後皇帝又徹底躲到後宮不上朝,大臣們根本拿皇帝毫無辦法後,越發懷念張居正來。

至少有他在,皇帝不至於如此懈怠懶政。

大明有這樣的皇帝,還能持續幾年?

大臣們一陣陣的唉聲歎氣,低聲抱怨,但是心裡其實並沒有覺得大明真要亡國。

天幕也說了,大明亡國時又是瘟疫又是外患,這不還沒瘟疫嘛,遙遠的很。

【明朝成化年間,鬆江地區農業賦稅日益加重,人們要麼設法轉職成官吏,要麼寧願從事工商業,60%-70%的人脫離了農業生產。少部分務農的百姓“身無完衣,腹無飽食”】

曾經的鬆江府,靠著棉花棉布發達起來,家家戶戶種棉花紡織棉布;

後來的鬆江府百姓,連種棉花的田地都沒有之後,要麼選擇去給貴族當佃戶,要麼隻能轉職當商戶——明朝的商戶地位極其低下,被迫轉型的商業,因為國家不支持,依然很無力。

少部分人有門路還有錢財能當上官吏,但那已經是極少數中的極少數。

現在明初的鬆江府人,聽到天幕劇透他們悲慘的未來,開始慌了。

“咱們現在如此富裕,外麵的姑娘小夥子都想定居鬆江府,日後怎麼會這麼窮?”

“沒聽到嗎,種棉花的田沒了。”有種棉花大戶人家沒好氣,“也不知哪個缺德的貴人如此貪心,一點活路也不給我們留!”

可是這種貴族占地怎麼能解決,他們小老百姓,誰能抗得過貴族?

“我要參加科舉!”半大的孩子已經有了自己的主見,他握緊拳頭,對著父母說出自己樸素的願望,“等我做上大官,我就可以保住咱家的田!”

【其實明朝的文人也有不少有識之士,對農業有很卓越的見解,寫出了優秀的農書。】

【明朝有徐光啟的《農政全書》,不僅係統論述了華

夏古代農業生產的理論和農業技術,

還介紹了歐洲的水利技術;】

【有馬一龍的《農說》,

分析和總結了水稻的耕作技術;】

【還有喻仁和喻傑兩位民間獸醫編纂了《元亨療馬牛駝經全集》,裡麵記載了對馬牛羊駱駝等動物的針灸法、外治法、內服藥法,還有一套模仿自“金元四大家”的醫病理論。】

朱元璋聽了一係列的批評,聽到這裡連連點頭:“咱大明也是人才濟濟的嘛。”

就是可惜了,不在明初,他用不到。

【在明朝的民間,勞動工具多了起來。】

整田的犁、耙、碌碡;播種的耬車;適合中耕的出頭、鐵耙等;適合收割的鐮刀、桑剪、推鐮;適用於灌溉的龍骨水車、玉衡水車。

有些農用工具後世已經不再使用,荊咕找不到具體的圖片,隻好放上古代的工具圖片。

對於古代工匠來說,這樣的圖片反而更為熟悉好用,看一眼立刻就記下來了。

【這一切看起來欣欣向榮,怎麼都沒問題是吧?】

【但是對不起,你沒有田地。】

再好的農書和農業技術,離開田地讓再有經驗的農民也無法發揮。

明末時期,農人聽到這裡,直接扔了鋤頭,在田壟上哭了出來。

“我原本是有田的,原本是有田的啊!”

如果不是越來越沉重的賦稅逼得他沒有辦法,把田地賣給官府來交稅,他還是有田地,可以自己種地養活自己一家。

怎麼突然有一天自己的田就沒了呢,這明明是他祖輩傳下來的祖業田啊!

都說男兒有淚不輕彈,生活在底層的農人一向善於忍耐,不是絕望到完全沒有辦法,不會哭到什麼男兒形象都在意不了。

一人一哭,其他被迫賣.身當佃戶的農人被勾起傷心事,齊齊抹起眼淚來。

“天幕啊,你可有什麼辦法,能讓我們重新擁有田地?”有農人一邊哭,一邊無助的向天幕祈求。

此時此刻,他除了像對著菩薩祈求一樣祈求天幕,彆無他法。

彆說跟貴族抗衡,他常年沒吃飽、餓得瘦骨嶙峋的身體,連監管他的小吏都打不贏。更彆提一家老小全在附近,小吏和貴族對他的底細一清二楚,他哪裡敢作亂……

【朱元璋給了官員曆史上最低的俸祿,但是給了自己兒子們極其豐厚的封地和待遇。】

【明朝皇室宗親的爵位和待遇,還有生了兒子繼續追加的政策前文說過,這裡不再贅述,為了他們浪費文字挺不值得的。總之大家記住,也是曆朝之最。】

官員聽到自己曆史上最低的俸祿,瞬間也開始抹眼淚動作。

皇帝老說官員貪汙,但是俸祿那麼低,不貪汙他一個人的俸祿根本養不活一大家子,這讓他能有什麼辦法!

當官場上貪汙成風,他哪怕不貪還不合群,被懷疑是不是想舉報,他隻能一起淪落。

.

朱元璋嘀嘀咕咕:“這大明是

朕打下來的,對兒子好點怎麼了?大臣都得給朕乾活,俸祿低才能勤奮乾活,都為了錢那還當什麼官,直接經商去。”

前朝的皇帝和大臣們集體歎為觀止。

武曌時期,大臣們對比之後突然覺得武曌也挺好。

用酷吏就用酷吏吧,換宰相勤快就勤快吧,總比把人直接窮死好。

一個人窮死也就罷了,背後一大家子,上有老下有小的,跟著一起餓死死後都無顏麵見祖宗。

祖宗問你:犯什麼事了怎麼全下來了?謀逆還是奪嫡失敗?

你說:俸祿太低窮死的。

多丟人!

還年輕的來俊臣站在群臣中,腦海裡想著這個畫麵,渾身一個激靈,快速把腦海裡的畫麵甩出去。

他還是好好地做陛下手中的刀吧,酷吏就酷吏,被罵就被罵,身在大唐為官,窮死太窩囊了,他寧願做酷吏!

【朱棣靖難之役後,為了安撫藩王收回了他們的兵權,再次加大分封,實行“養豬”政策;

在朱棣後麵,每位皇帝都是如此,用經濟彌補政治,也導致明朝對藩王的分封越來越誇張。】

【當時藩王一家一姓就占據了地方上十分之七的土地,而占據人口大多數的百姓隻占據十分之一。】

朱元璋迅速找到了發泄的出口:“老四!你做得好事!”

他就說自己沒那麼過分,原來是老四!

還靖難之役,“你竟敢搶你大哥的皇位!”老朱快速抓住重點,更加憤怒了!

此時的朱標還健在,聞言也忍不住看向朱棣。

天幕前麵提到後世的明朝皇帝,他們都聽出來不是太子朱標一脈,是朱棣的一脈。

朱元璋操心子孫,把各個兒子們的輩分都確定好了,為太子朱標一支擬的二十代名字排序為:允文遵祖訓,欽武大君勝,順道宜逢吉,師良善用晟;

為燕王朱棣一支擬的二十代名字排序為:高瞻祁見祐,厚載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簡靖迪先猷。

天幕提到過朱祁鎮朱翊鈞,朱元璋就知道後世的皇帝是朱棣的一脈,但是他以為是朱標後人無能或者像宋朝皇帝那樣沒有男丁才由堂兄弟繼承,沒想到竟然就是朱棣!

竟然還是老四篡位!

朱元璋隨手抓起朝堂兩側的燭台就朝朱棣砸過去!

“父皇肯定是有原因的!”朱棣不敢躲閃,但是也不想真被砸死,側著身子用胳膊挨了這一砸,嘴快之下說道:“沒準是大哥病死了呢!”

朱元璋被氣得更生氣了:“竟敢詛咒你大哥!”

【除了土地,明朝皇帝還把地方的商稅等恩賜給諸位藩王,藩王們可以在水陸要津私設稅關向過路商賈征稅;還開設店鋪經營各種壟斷商品,曾經由朝廷專賣的食鹽也成了地方藩王手裡隨意漲價的必需品。】

當藩王越來越富裕時,不但百姓越來越窮,連軍隊的軍需軍餉也無力發放。

而朝廷可以征集田地賦稅的收入也越來越

少(),

?()?[()]『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一邊是失去生計後隻能造反的農民,一邊是醉生夢死生活奢靡的藩王。

百姓不仇恨藩王才叫有病。

【直到明朝滅亡前夕,皇親國戚依然沒有醒悟。農民起義軍抵達河南時,福王朱常洵不肯捐出一分錢給朝廷籌措軍費,李自成攻陷洛陽後,福王朱常洵被烹殺,福王府中無一幸免;】

【福王也不是唯一的例子。】

【蜀王和楚王家中錢財堆積如山,同樣不肯為朝廷出半分力氣,最後全部落入起義軍張獻忠手中,全府被殺;】

【憤怒的農民起義軍,對皇室的仇恨遠遠超過了曆朝曆代,殺朱家宗室血流成河】

還在追著打朱棣的朱元璋臉色一白,手無力地垂了下來。

遠遠超過了曆朝曆代?

大明的宗室,就如此不堪嗎?

儘管天幕曾經也提到過,朱元璋始終不願意承認。

直到天幕提到他曾經參與過的農民起義軍,深有過相似經曆的朱元璋終於能共情百姓的憤怒了。

【那麼讓我們看看,同樣在萬曆年間,國外在乾什麼?】

【首先我們來看看同時期的英國,為什麼他們能發展出工業革命呢?】

【因為首先,英國與華夏的情況完全不同,他們是地多人少】

這個前提情況,已經差距很大了。

再看看人均占有的耕地數量,朱元璋深感一陣的無力。

他想得再多再好又有什麼用,人剛死賦役製度就失效了,時間越久遠子孫越不爭氣,他也與越發無力管到後世子孫,他該如何才能維持下去?

【現如今大家應該也清楚,歐美的勞動力非常值錢,藍領工人農民之類都是高薪職業,這也是有基礎的,在幾百年前他們同樣是地多人少】

【因為人力不夠,不得不選擇用工具取代人力,比如風力】

從13世紀開始,西方就開始大規模使用風車等機械,有組織的在湖泊、沼澤地區中排水,在低地國家開始使用風車磨穀物;

比起明朝的水磨,風車具有天然優勢,風車不限地形、季節、全天候使用。

隨著風車在整個歐洲大陸的廣泛推廣,風車的製造工藝進一步提高,從最初的塔式風車,進步到後麵16世紀的單柱式風車,適用範圍越來越大,可以更大範圍的把自然力轉換為機械動力。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西方的農耕文明一下子就超越了華夏。

此時的東西方的脫穀都用連枷。

西方的連枷手柄一般四五尺長直且小的木棍,二者用皮帶連接在一起,使用時用雙手握住手柄高舉過後,然後重重地揮動雙臂拍打穀穗;

華夏古代的連枷手柄長而脫粒棍短,現代還有人笑談說它是“雙節棍”的原型。

西方農耕技術落後,耕犁同樣落後,但是畜力資源豐富。

西方的犁直

() 到16世紀都十分笨重,

需要6到8頭牛來拉;

16世紀以後,

荷蘭才發明出隻用兩匹馬拉動的犁。

到17世紀,仍然沒有解決犁過於複雜的結構。

因為農業工具粗糙,西方開始大規模利用風力、水力等大型機械,這些先進機械促進了更多生產資料的誕生,提高了百姓的生活水平,也帶動了其他機械方麵技術水平的提高。

所以,儘管西方人在農耕文明上不如華夏,在糧食單位麵積糧食產量上不如華夏,但是每個農民生產糧食的總量一次次的提升,最後遠遠地將華夏拋在腦後。

【歸根結底,是農民與土地的問題。】

帝王齊齊沉了臉色。

天幕全天下所有人都能看到,他們想不允許百姓看也做不到。

這一次的天幕過後,百姓會不會造反起來?

【我問大家一個問題:朱元璋出身小農,他能不知道耕牛對百姓的重要性嗎?他不知道畜力更省人力嗎?為什麼既不像漢初的皇帝們鼓勵百姓養牛,也不像秦朝那樣給百姓租借耕牛?】

【明初時期,剛剛經曆了戰爭,外來的高產農作物也沒有傳入,種棉花也不是立刻就見效果的,人口還沒有很多哦。】

朱元璋的臉色黑沉如水。

他曾經是小農,可是現在他是皇帝。

-->>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