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麵說過,少林寺在明朝時期,會與官方合作,有重要的僧兵參與到保衛邊疆、教訓士兵。到了清朝,變成了完全相反的監視警惕。】
明朝還設有官職,這讓明朝的僧兵是得到官方認可,並且配合官府打倭寇,彼此之間非常信任;
到了清朝時期,合作變成了互相提防。
乾隆年間,河南巡撫徐績曾經請少林武僧前往軍營教習槍法,隨後便遭到了乾隆帝的嚴厲訓斥:“僧人既然已經出家,就應該恪守清規戒律,以柔和忍辱為主,豈能學習武術好勇鬥狠?”
不但乾隆皇帝對少林寺是警惕的態度,其他滿人官員,比如另一位河南巡撫雅爾圖對少林寺就是警戒之意:“少林僧徒素以教習拳棒為名,聚集無賴、□□之人,專意煽惑此等人入夥。”
由於滿洲更擅長騎射,一開始努爾哈赤就表示滿人是“以武立國”,對漢人習武極為警惕。
從入關以後,清初的統治者就開始嚴禁民間習武,並且派遣軍隊駐紮在少林寺附近嚴密監督,派遣官員入住少林寺。
曾經全國都有分院的少林寺隻剩下嵩山少林寺,福建的南少林也漸漸的銷聲匿跡,少林寺的拳法教習轉為地下,但是始終是武術界的一個特殊符號。
.
俞大猷聽到這話非常生氣。
“我為什麼要把自己一身所學重新傳給少林武僧,就是希望少林寺能將有用的武術代代相傳,傳給更多人,能打擊更多的敵人保家衛國,這什麼清廷怎麼如此小家子氣!少林寺都約束,誰去打倭寇!”
俞大猷多年從軍,正因為從軍也更明白,在軍中受到的限製太多,許多將士不是沒實力,是不能肆意發揮。連他都經常被朝廷的文官上折子罵得不行。
僧兵最大的好處,就是自由度要高許多,朝廷對少林寺類似於後世雇傭兵的態度,需要的時候請來幫忙,不需要的時候是放任自由訓練,寺廟的清規戒律也不會讓僧兵染上明軍裡抽煙賭博的惡習,僧兵的質量可是很高的。
戚繼光比俞大猷圓滑許多,也更懂政治官場的事,隻要稍微一想大清的情況就猜到了內情。
“大清也是閉關鎖國,恐怕朝廷也覺得一閉關就沒有倭寇了。而且大清是蠻夷入關,就跟蒙元一樣,最忌憚的就是漢人習武,自然不會放任少林寺傳授武術。”
俞大猷氣得一拳砸在麵前的石桌上,砸的石桌四分五裂。
【明朝滅亡後,在清朝的高壓□□通知下,少林武僧成為了不少遺臣烈士的寄情之地,民間編出了不少少林武僧的故事,比如很出名的“十三棍僧救唐王”就是在民間誕生的,把棍僧誇張化了許多,這裡麵也寄托著對前朝的懷念。】
“朕就知道那些漢人不死心!”對少林寺管理嚴格到接近嚴苛的弘曆完全不覺得自己哪裡做錯了,聽到這話頓時有了理由。
看,少林寺是明朝遺老遺少的寄情之處,就說要嚴格管控吧。
【但是,人會在什麼時
候懷念過去?】
【當然是過得不如過去的時候。】
弘曆的臉色垮了下來。
“朕是康乾盛世,怎麼不如前朝了?”
天幕自己都說明朝貧窮,說大清富裕,這還叫不如前朝?
【安史之亂之後,唐人會懷念安史之亂之前;大宋南遷後,宋人懷念北宋時期繁華太平。
但是會有百姓在貞觀之治時懷念隋煬帝統治時期嗎?會有百姓在文景之治時懷念秦二世統治時期嗎?】
清朝乾隆年間,民間的貧民啐了一口:“當然不會,我們又不是傻。”
在這個所謂的盛世年間,不少農民已經失去了自己的土地,被迫賣身給大戶人家,種著自己的地,卻是給彆人當牛做馬。
他們的田地因為有了外來的高產量農作物獲得了大豐收,但是自己和家人卻餓得麵黃肌瘦。
“我們是想過太平日子,不是非要去貪圖那榮華富貴,能不打仗,少服徭役,安安分分種地就已經很滿足了。”
“可是這樣的太平日子能過幾時哦。”
“哎,還是盛世呢,什麼盛世能讓人恨不得活活餓死。”
說話的貧民各個麵黃肌瘦。
他們想不明白,為什麼自己的田地大豐收了自己卻餓得沒有飯吃。
為什麼地主老爺也給了自己工錢,自己依然買不起糧食買不起鹽。
更想不明白,為什麼外麵的糧食和布匹一天一個價格,越來越貴,但是老爺給自己的工錢卻越來越少,最終看似手上有了錢,依然什麼都買不到。
此時,他們疲憊地坐在田間地頭,在短暫的休息時間,麻木地看著天幕。
內有自己國家的王親貴族占領土地,強征雜稅,外有倭寇列強各種騷擾動亂,還有賊寇發起戰爭。
真羨慕那些活在太平盛世的百姓啊,哪怕窮點,也窮的有活路。
寧為太平犬,莫作亂世人!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人什麼時候會想到對外求助?那就是自己力不從心的時候。】
【徐績之所以邀請少林武僧來練兵,並不是出於私心,反而是他近距離之下已經發現了清朝軍隊的缺點。】
從明朝開始,煙葉和鴉.片就從東南亞引入。
當時鴉.片被當做貢品呈給了貴族和皇帝,但是煙葉卻是在民間普遍流傳開。
而且當時人們發現,煙對於瘴氣有一定的效果,雲貴川等地瘴氣深重,士兵抽煙反而不會感染瘴氣,因此在軍中極為流行,一度流行到士兵染上很大的煙癮。
崇禎年間,崇禎皇帝發現了軍隊的煙癮非常嚴重,士兵抽煙抽的軍隊烏煙瘴氣,並且形成了極大的依賴,但凡不抽就無精打采。
崇禎皇帝一怒之下,強令戒煙,各處收繳。
但是他沒想到的是,被突然戒煙的士兵煙癮犯了之後更加疲軟,戰鬥力極大下降,哪怕是京城禁衛軍也是如此。
清軍入關之後,清初的康熙也曾在
軍中下過“禁煙令”,康熙皇帝還有個口頭禪,叫做“多喝開水,不要吃煙”,這裡的“吃煙”就是“抽煙”。
到乾隆年間,軍隊再次開始流行抽煙,屢禁不止。
乾隆皇帝沉浸在大清帝國前所未有的四萬萬人口裡,自認為自己文治武功都很完美,卻沒想過,從那時開始,已經是處處危機。
遺憾的是,他還不聽,認為彆人都是狼子野心,危言聳聽,強行讓彆人閉嘴。
.
徐績感動的熱烈盈眶:“天幕終於為我正名了!”
他哪裡是想要反清複明,如果真是想要複辟前朝,那麼明目張膽邀請少林武僧不是自己找死嗎?
不為自己也要為家人考慮。
實在是看不下去,他身為河南巡撫,也要對當地軍隊負責,想要提升軍隊戰鬥力,練兵強兵,反而被誣陷說是自己居心不良。
他何其冤也!
.
弘曆對於天幕對他的貶低十分不滿,語氣不善:“天幕定是漢人,這才為漢臣說話。”
福康安安慰帝王道:“天幕前麵講過的火器火藥很有用,我大清繼續鑽研火器火藥,一定能超越西方。”
傅恒也道:“沒錯,就是技術落後,現在已經招聘了不少工匠,大清的火器會比以前更強。”
弘晝在正事上看起來也沒那麼荒唐了:“工匠裡有不少漢人,還是需要嚴加看管。”
負責監督火器製造的傅恒:“放心,一家人都遷了過來,都看著。”
一群弘曆最信任的心腹宗親大臣們三言兩語就商議好了提升火器製作的事,但是誰都不提漢人武林高手的事。
天幕上出現過的武林高手那般厲害,萬一對自己不滿,豈不是行刺輕而易舉?
還是禁武好,越嚴格越好。
滿清貴族們依然認為大清的政策沒錯,隻要研發出厲害火器,還怕什麼西方列強。
誰知很快就被天幕打臉了。
【清朝末年,去購買了西方最強大的火器,那就是德國的火炮。】
【但是結果又如何?還不是被打的落花流水,最後全成了日本的戰利品。】
【武器再好,也要看用得人。宋朝的火器在當時的整個世界都位於前列,結果呢?】
趙匡胤:彆罵了彆罵了,罵清朝吧,朕一定吸取教訓,一定!
弘曆等人笑不出來了,變成了一片沉默。
火器原來也不管用啊?
.
清朝末年,並不是沒有官方發現清朝的火器落後了西方太多太多。
尤其是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後,先進官員們意識到不變法就永遠無力還擊,開始變法,提出了“富國強兵”,而這個強兵,與現在的弘曆等滿清貴族一樣,以為是有了西方那樣強大的武器就能立刻變強。
所以,變法派官員立刻開始籌謀去西方購買先進武器。
起初,十分不順利,英法十分不友善。
因為鴉片戰爭是英法發起(),英法早就把大清當做一塊肥肉▊()_[((),自然不希望清廷購買了武器後變得強大。
於是清政府就將目光投向了德國。
清廷派出使團抵達德國後,剛剛發展起來的德國沒能跟上工業革命的腳步,比英法落後許多,正當時正需要大量的資金來繼續發展,於是二者一拍即合。
清廷花費重金,購買了大量的德國先進武器,其中就有一直使用到抗戰時期的克虜伯大炮和後膛式□□。
李鴻章負責此事,當時一口氣購買了328門各種口徑不一的克虜伯大炮。
第一批的114門大炮運到中國後,李鴻章用克虜伯大炮裝備了他的淮軍,組建了華夏曆史上第一支真正的炮兵部隊,張之洞受到西方先進武器的啟發,開辦了漢陽兵工廠,學習西式的先進火器。
後來,李鴻章的淮軍憑借著洋槍洋炮,打敗了太平天國的農民起義軍;
63歲高齡的左宗棠帶著棺材出征,前往新疆收複伊犁時,正是憑借著購買的先進的後膛式□□,配有膛線的後膛炮以及原始版的“加林特機槍”,才最終在和阿古柏的較量中占據了上風,保住了新疆。
但是這兩次勝利都有個前提:首先是將領本就是身經百戰的名將,其次是部隊,是二者的直係部隊,一直受到重視的精銳部隊。最後是敵人,依然是本土裝備更為粗糙、戰鬥意識更混亂、臨時起義的農民起義軍,與當時已經進入現代軍事化的西方列強完全不同。
並且,淮軍得戰勝也不代表著大清所有的軍隊都依然保持著這樣的戰鬥力,反而是普遍的懈怠,長期的不訓練。
尤其是海軍,因為多年的閉關鎖國,猶如擺設。後來中日海戰開始時才發現許多槍支彈藥生鏽的生鏽,上潮的上潮,甚至有炮台竟然是木質的裝飾品,根本沒有用處。
.
天幕說出了軍隊的內情,親眼見過軍士抽煙的玄燁深刻知道煙的禍害。
“無論是煙還是大.煙,士兵一旦沾染成癮,戰鬥力基本全廢了。”玄燁想起那些有煙癮的漢人士兵,想起那些抽大.煙抽的軟骨頭似的躺在床上如同活死人的前明貴族,十分嫌棄。
他再次對自己的兒子們強調:“咱們滿人是馬背上的民族,弓馬不能丟,也絕對不能染上這樣的惡習!”
兒子們自然是連連應允。
但是他能管到自己兒孫,又怎麼能管到後世的子孫。
玄燁再次想起清朝末年的鴉.片戰爭,想起那時候連皇帝皇後都在抽,就是一陣陣無力。
他又不是沒有警告過皇室宗親不許抽大.煙,但是後世子孫總是需要使用的時候就提祖宗規矩,自己想要樂得享受時就把祖宗規矩拋到腦後,他能有什麼辦法?
玄燁這一時刻唯一能想到的一勞永逸的辦法,就是先發製人,先乾掉那兩個發起戰爭的英法兩國!
【清朝除了武學成熟,也是民間社團最多的朝代。】
【這並不是因為清朝政策開放。
() 相反,清朝被稱為“奴清”,他對下實行的是奴化政策,完全不是開明政策。】
【靖康之恥後,宋朝的民間社團迅速增長。清朝同樣有這樣的拐角點,一個是清初的大屠殺,一個是鴉片戰爭的戰敗。】
【民間結社,是人民的反抗,是底層人民抱團取暖、無奈之下的自保之策。】
明朝末年,民間習武風氣暴漲,出現了許多社團,這個時候主要是抗倭;
明末清初,農民起義中社團再次暴漲,因為所謂的農民起義軍喊口號時喊得很響亮,但是建立政權後同樣是燒殺搶掠,“滅六國者六國也”,明末的起義軍質量並不高。張獻忠李自成羅汝才等都不是真正愛民的起義軍首領,反而是不少門派行俠仗義,保護自己門人;
鴉片戰爭戰敗之後,民間的反響更大。
“村村都鋪團,鎮鎮有壇場。山溝練武術,平原是戰場,遍地是團民,各個會刀槍。”
意識到朝廷不可靠後,民間到處秘密結社,人人相引習拳,甚至有許多大家主動傳授自家武術,不再拘泥於門戶之見。
清朝出現了主要是三類秘密結社:
會黨組織,以歃血結盟為姓氏,借著“忠義”和生死兄弟關係為紐帶,比如天地會,哥老會等;
教門組織,屬於秘密宗教或者民間宗教,比如白蓮教、八卦教、青蓮教;
還有就是普遍的拳會組織,主要以傳習武術開始。清初,民間已經“拳場林立,指不勝屈”,有了義和拳——也就是日後的義和團,梅花拳、紅拳會、少林會等。乾隆年間時期開始,拳會與教門相互滲透,所以拳會又被稱為“拳教”,被朝廷鎮壓。
.
“一群刁民!都是刁民!”弘曆知道民間起義眾多,但是被天幕點出之後,才發現原來如此之多。
弘曆也顧不得演什麼寬和形象,眼神變得狠厲起來:“以習棍棒威名,行陰謀不軌之事!這些社團會黨,都該殺!”
打壓反清複明,大清的統治者一貫態度都是不留餘力。
朝廷如此,民間也知道朝廷如此態度。
“狗皇帝看到這一幕大概會氣瘋了。”義和拳的創始人在民間,看到天幕鄭重地介紹,反而樂了。
“把狗皇帝氣死才好。”他身邊的村民習以為常的搭話。
大家一邊閒聊,一邊乾活。
洗衣,種地,挖菜,推磨,牧羊。
每一個人看起來都是普通的村民,做得都是再尋常不過的農活,但是當他們開口閉口就是“狗皇帝”時,“叛黨”“刁民”的身份呼之欲出。
不過他們絲毫不擔心告密,畢竟,這裡的村官和地方官也是自己人,都是會裡兄弟。
【清廷總認為漢人桀驁不馴,卻不知道,反清複明都是被他們逼出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