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前課》:諸葛亮的軍中卦言(1 / 1)

末日預言 寧航一 1031 字 1個月前

在三國之前,預言曆史興衰的書籍基本上是《乾坤萬年歌》一家獨大,但在三國時期,蜀國的軍師諸葛孔明作的一部《馬前課》,成功取代了《乾坤萬年歌》的預言地位而備受世人關注。或許有人不知道《馬前課》,但絕對不會不知道諸葛亮。諸葛先生上知天文,下通地理,有著經天緯地之才,且用兵如神,文韜武略樣樣都是拿得起放得下。關於諸葛亮最神奇的記載,莫過於其未出茅廬就已經三分天下。如果單單隻是把諸葛亮的這一份才能劃歸為他的眼光長遠,未免有些過於草率。諸葛亮真正的才華,並不隻僅僅體現在他具有運籌帷幄、決勝千裡之外的謀略之風,更體現在他料事如神這件事情上。精通易理數術、懂得觀察天象以判斷時事的諸葛亮,在借東風以火燒赤壁和草船借箭這兩件事情上,把自己的才能一展無餘。尤其是被《三國演義》這本增加了不少神話色彩之後,諸葛亮儼然已經成為一位通天達地的半個仙家。他身上的這種“超能力”,還體現在識人相麵上。據傳,諸葛亮能夠根據人的麵相對於人這一生的命運做一個比較準確的推斷。當他第一次見到魏延的時候,就預知到此人日後一定會叛變,因而才會安排馬岱在自己死後斬殺了魏延。《馬前課》一書是諸葛亮在軍中閒暇時候把自己畢生所學集結在一起的冊子。單憑這句介紹,就可以斷定《馬前課》的價值到底幾何,因而這本書也就成為了能夠預測天下大事的一本奇書。“馬前課”的意思即為是在馬前占卜的一課,即是在軍旅生涯之中閒來無事所卜之卦。《馬前課》這本預言書中的預言相當簡潔明了,其自由短短的十四課,但每一課卻都預言了一個朝代的興衰。按照著曆史演進的順序,馬前課的預言顯得極富有規律性。因而,相比其曆史上的其他預言書,《馬前課》更容易被後人解讀。並且,每經曆過一個朝代之後,人們再去研讀《馬前課》中關於此朝此代的記載,總是會驚訝地發現諸葛亮當初的預言竟是如此精確。《馬前課》的第一課,是諸葛亮在講自身的處境和當時的時局。嚴格來說,這並不能算是預言。在這一課中,諸葛亮提到一句“無力回天,鞠躬儘瘁。陰居陽拂,八千女鬼”。前八個字正是他這一生的寫照。諸葛亮為了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雖明知漢家江山的氣數已儘,但仍舊是“鞠躬儘瘁,死而後已”。他本想憑己之力來扭轉乾坤,“陰居陽拂”,可終也逃不過命運的定數。“八千女鬼”指的便是“魏”,這也預言了蜀漢最終要被魏國吞並的命運。第二課“火上有火,光燭中土。稱名不正,江東有虎”,講到的便是兩晉的命運。“火中有光”,無疑指的是司馬炎。此時,司馬家族已經掌握了江山大權,司馬昭去世後,他的兒子司馬炎逼著曹魏政權的最後一任名譽皇帝禪讓帝位,從此建立起晉朝。晉軍在攻陷了建業之後,把東吳的最後一個皇帝活捉起來,並建都洛陽,所以才稱之為“光祝中土”。可是司馬炎的晉朝天下,終是因篡權而建立起來的,因此正是“稱名不正”。公元291年,八王之亂開始,中原被少數民族占據。公元317年鎮守建康的親王司馬睿,宣布即位稱帝,建都建康,史稱“東晉”。建康因地處江東,故稱之為“江東有虎”。另有一說,司馬炎在稱帝的時候,東吳政權尚沒有被消滅,“江東有虎”指的便是這一政權所在。到了第三課,書中提到“擾擾中原,山河無主。二三其位,羊終馬始”。這一節裡,講述到了晉代的八王之亂和之後南北朝紛亂格局的政局狀況。司馬炎去世之後,司馬衷即位。但在第二年,就爆發了八個司馬家族因為權力和皇位而相互殘殺的“八王之亂”。這一亂,整個把平和的中原大地都摻和在其中了,此後上百年的時間百姓沒有安居的日子可以過。八王之亂的最高潮時期,晉朝也四分五裂為十六國。之後又是數百年的時間,在這片土地上前前後後建立並覆滅的國家多達20個,但每個國家的國運都不長,因而才會說是“二三其位”。在之後,東晉南遷,北方徹底成為了少數民族的天下。因為天下大亂起源於司馬家族的暴動,所以稱之為“馬始”,而這樣大亂最終被楊堅建立起來的隋朝平定下去,所以成為“羊終”,取“羊”和“楊”同音之意。單單從《馬前課》中的前三課,便可一窺這部軍中卦言的奇妙之處,更難得的是其前十課竟然準確無誤地說中了曆史趨勢。然而,至今為止,《馬前課》中的最後四課還沒有得到曆史的驗證,這四課分彆是:第十一課:四門乍辟,突如其來。晨雞一聲,其道大衰。第十二課的內容是:拯患救難,是唯聖人。陽複而治,晦極生明。第十三課的內容是:賢不遺野,天下一家。無名無德,光耀中華。第十四課的內容是:占得此課,易數乃終。前古後今,其道無窮。最後一課,隻能作為是整本書的一個結語,因而可以理解為還有三課的預言沒有被驗證。但從字麵意思來理解,人類社會畢竟經曆一次大動蕩,此後便會有聖人出現,以拯救黎民蒼生。一直到最後的預言,諸葛亮提到了一個和諧的大同世界,這才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最根本。曆史學家依舊對《馬前課》的預言持以謹慎的態度,儘管古人也表達出了對美好未來的渴望,但《馬前課》依舊陷入了後人編纂的傳聞中而無法自拔。所幸的是,當今的人們已經懂得如何科學地去看待這部預言書,人們正在向著最後的和諧大同的目標所努力,這也正是諸葛亮當初作這本書時所期望的最美好的結果。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