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隻可惜 嶽飛生的早了 而他生的晚了(1 / 1)

看到趙昚被封皇子,劉邦等人的目光卻沒有絲毫的輕鬆。

雖然老朱父子已經透露,這趙昚算是南宋最有能力的皇帝。

可問題就在於。

這個榜單,仙人說的很明確,意難平。

何謂意難平?

說到底,無論能力如何,終究都還是沒能達到目的。

令人惋惜,方為意難平。

或許這就是此番盤點與明君榜盤點最大的不同之處。

明君榜盤點中,個個都是龍鳳之姿,甚至說是一路平推都不過分。

要能力有能力,麾下精兵強將數不勝數。

哪怕是出身最慘的老朱,在參加紅巾軍之後,也同樣是迅速崛起。

能力,氣運一概不缺。

所以他的故事結局,是驅逐韃虜,光複中原。

可趙昚不同。

他的意難平,可能就是生不逢時,時不我待。

即便他成功得到皇太子之位,結局也同樣不會太好。

察覺到絕大部分人心情沉重,朱棣笑著開口,試圖轉移話題。

“沒什麼好可惜的,至少從趙大這一脈奪回皇位之後,大宋便再沒有那般慫過。”

“不管結果如何,至少多了些骨氣,也算好事。”

“的確如此,看來朕這一脈要合適的多。”

相比於其他人的意難平,趙匡胤倒是不太在意。

這樣的結局,至少他已經滿意了。

甭管勝敗如何,至少得敢打,這就是最重要的!

哪怕打輸了,也寧可站著死,絕不跪著生!

這就是他想看到的大宋!

“更何況,你們在惋惜什麼?”

“替朕的大宋惋惜?那完全不用,這樣的繼承之人,朕很滿意。”

“至於替中原惋惜的話,那就更沒必要了。”

“朕不知道蒙元鐵騎究竟有多強橫,也不知蒙元入關之後,中原百姓如何度日,但朕知道最後的結局。”

“驅逐韃虜,光複中原,老朱辦的事,靠譜!”

雖大宋難以延續下去,但知道最後這天下重歸於中原,那對趙匡胤而言,便已經是能夠接受的結局了。

至少沒有因為他大宋的軟弱,而丟掉中原的萬裡河山。

“所以從方才那些破碎的畫麵中也能看出來,孝宗的處境究竟有多艱難。”

“對待趙構之時,百官敢欺上瞞下,敢做這等忤逆之事,對孝宗也是同樣。”

“甚至孝宗的處境還會更難幾分,畢竟趙構隻是禪讓,可不是死了,作為主戰派,頭頂上還有個投降派的太上皇壓著,你們想想,該有多窒息。”

老朱這一言,道儘了趙昚的心酸。

南宋年間,趙昚雙目泛紅。

他的確繼承皇位登基了,可事實就如老朱說的一般。

束手束腳!

他本以為登基之後,一切都能如自己所願的做出改變。

可越是想要改變,接踵而至的問題便越來越多。

朝堂上下的文武百官,有幾個身上是乾淨的?

更重要的是,即便知道這些,他也無力改變,金國的壓力一直存在,若朝堂上再大動乾戈,虎視眈眈的金人絕不會放過南下的機會。

對外他雖有北伐之心,卻沒有多少能用之將。

【有北伐之心,卻無北伐之將。

趙昚所麵對的便是這樣的處境。

剛剛登基,他便不甘心偏安一隅。

繼位的第二個月,他便決定頂著滿朝文武,頂著太上皇趙構的壓力,為嶽飛平反。

昔年以莫須有罪名被殺害的嶽飛,在孝宗年間得以昭雪平反!

趙昚將其改葬在西湖畔,追諡之時,太常寺禮官原本上奏為嶽飛定諡為忠湣。

可問題再度出現,嶽飛案的元凶還活著。

趙昚雖有平反之誌,卻也不敢背負不孝之名,隻能為趙構遮掩一二。

最終嶽飛追諡定為武穆!

即便平反不夠徹底,卻也讓滿朝文武看到了趙昚出兵北伐的決心。

昔日的主戰派大臣張浚等人被一一起用,同時厲兵秣馬,甚至親自在宮中操練。

乃至於曾經助他登上皇位的史浩,因反對北伐也被他逐漸疏遠。

對於趙昚而言,他登上皇位唯一的目的便是光複中原,還於舊都!

且他這一生,也一直在為此不懈的努力著!】

“這才是我大宋皇帝該有的氣魄!”

趙匡胤激動的雙手都止不住的顫抖。

這麼長時間以來,但凡天幕上出現大宋皇帝的身影,對他而言都是濃濃的屈辱。

明明能守卻開城投降,明明能勝,卻硬生生的扼殺功臣,卑躬屈膝的稱臣以換得屈辱的和平!

甚至看的他有時候都忍不住懷疑,難道他的大宋,從頭到尾真的就隻剩下一個慫字了嗎?

“不過,他也並非真的無能用之將吧?不過有的人他是不敢去用罷了。”

朱棣想了想道。

北宋無將,南宋無相。

南宋的那些文官的確是一言難儘,可武將上卻從未少過。

“不敢去用?你說的是辛棄疾?”

早已經連夜通讀史書的老朱自然知道朱棣說的是誰。

反金歸宋,率五十人直搗黃龍,在金兵大營中來去自如,生擒叛徒張安國後突圍而出。

要說將,的確算得上不世出的猛將。

可問題是,他的出身太過令人忌憚。

“彆說宋孝宗,就是老四你,你能拍著胸脯說自己敢用他?”

那年頭,趙昚一心想著北伐,你突然蹦出個金人地盤出身的猛將,換了誰,誰敢重用?

真不怕前腳給了兵權,後腳人出了大宋便轉頭自立?

“既然無人能用,那為何不用?”

“誰說無人能用?”

“隆興北伐初期,近乎連戰連捷的李顯忠你忘了?”

“隻可惜張浚雖是個堅定的主戰派,卻管不住麾下將領。”

“說到底,孝宗缺的並非將才,而是帥才。”

“隆興北伐,本不該那般的虎頭蛇尾。”

老朱歎道。

張浚對下麵的人做不到令行禁止。

甚至不少人在北伐還未見成效之時,便因妒忌而內亂,最終導致這最有希望的一場翻身仗,以失敗而告終。

李顯忠也因此引咎罷官,最終鬱鬱離世。

說到底,趙昚不缺辛棄疾,他缺的是嶽飛。

“大概也正是清楚的知道這一點,所以在登基之後,他才迫不及待的為嶽飛平反昭雪。”

“隻可惜,嶽飛生的早了,而他生的晚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