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大明的北疆(1 / 1)

謀明1630 清波凡人 1046 字 13天前

他現在急於要解決在大明的合法身份,站穩腳跟之後才能圖前程。

“可是大哥,溝兒墩連他們自己人都吃不飽,咱們四張嘴上去…恐怕…怎…怎麼弄食飽腹?”韓三兵迫不及待詢問道,這是個非常現實的難題。

“嘿嘿…這個爾等不用擔心,愚兄自有辦法,待見到墩長大人咱們再說。”

“那好,一切聽從大哥安排。”三人異口同聲道。

“那還等啥?現在就走。”石風起身拍了拍屁股道。

“走…”

“抓緊時間走,從這裡到那裡有三十裡路程嗬。”趙鬥一邊踹滅柴火,一邊對大夥說道。

“那二弟帶路…”

石風緊了緊身上的金錢豹皮襖,又緊了緊腳下土皮靴和腰帶,跟著趙鬥踏上了回明之路。

……

走出山林,來到關前的草地上,寒風呼嘯,卷起一片雪花,吹得身上的皮襖衣衫獵獵作響。

風雪嗖嗖鑽進人的脖頸裡、衣縫間,那是要命的刺骨。

石風等人縮著腦袋、裹緊衣衫邁開大步向前走著。

這種天氣在四麵透風的野外過夜,不是凍死也是凍傷,所以,有個遮風擋雪的窩,就顯得尤為重要。

穿過邊境的緩衝地帶,終於進入了大明地界,石風心裡一股暖流愛意在緩緩升起。

山河雖破,畢竟是自己祖輩族人們生長的地方,是大漢民族的祖國母親。

直起身後,石風停下腳步長長地呼了口氣,雙眸看著四周,習慣性地打亮起來。

眼前的景物與先前的荒漠大為不同,連綿起伏的長城、山脈,平原上稀稀拉拉的樹木和河流,星羅棋布的大小城堡和墩台,讓人有一種雄壯的感覺。

這就是大明的北疆邊關景色。

趙鬥告訴石風,前麵這條河當地人稱羊桑河,是燕山山脈發源的渾河,陰山山脈發源的洋河之間交彙的一條河流,渾河與洋河合成的支流。

渾河,後世稱之為桑乾河,鼎鼎大名,曆史上發生過許多著名大戰。

明末萬曆年間的那場渾河血戰,驚天地泣鬼神,血性與悲壯。

洋河,也俗稱羊河,跟海河相連,源遠流長。

羊桑河這名字取得有意思,表示這條河的河水裡有著桑乾河和羊河的恩澤。

放眼望去,羊桑河的河水清澈,河麵寬廣平坦,兩岸也多草地綠樹。

在河兩邊,遍地都是屯軍或是民戶的田地,河水蜿蜒流向東西兩邊,一直滋潤和灌溉著河邊的這些土地。

京師宣府,河北薊州一帶的農墾環境優越,在洋河,渾河兩岸,包括淶水兩岸的涿鹿一帶,土地肥沃,灌溉方便,在這裡都可以像南方一樣種植水稻。

這裡河流水渠廣布,曆朝曆代都重視這裡的水利建設,在大明,更是成了北地重要的屯田之地。

為保證境內農作物收成不受侵擾,宣府鎮和薊州鎮在這一帶,建有密集的邊關防禦體係。

大明在北疆的防禦體係,主要是依托萬裡長城為核心,設置縱深防禦體係。

長城往外至邊境緩衝區域帶,縱深約三四十裡,在這片廣寬的縱深區域,大明建立有墩台屯三級縱深堡壘式防禦。

一般情況是三裡一墩,五裡一台,十裡建屯堡,特殊區域就更加密集。

而墩台屯三者之間成品字形設立,相為犄角之勢。

據說,這種墩台屯三級縱深防禦體係,還是戚繼光在邊疆任薊州總兵,都指揮使時倡導的。

由此可見,戚將軍真是一位世間少有的軍事天才,他的前瞻性思想,他的二本軍事著作在後世廣為流傳,還是現代軍事院校裡,古代軍事理論的必修課。

這裡的城堡,都是跟長城相連接,一般建在長城以內,部份百戶屯堡也是近挨長城而建。

而台或墩則遠離長城,就設在國境線上,軍事緩衝區域的邊上,稱之為邊塞邊墩或烽火墩。

墩有大有小,守衛這裡的統稱為戍卒,是明軍中最底層,最危險的兵種。

一個墩的守卒一般為七至十人,台比墩規模稍大些,守卒在十幾到二十人。

在明末,為加強邊關的應變機製,墩台屯三級變成二級,墩台之間為平行關係,都從屬於屯堡衛所管轄。

在整個宣府鎮轄區內,漢家長城千餘裡,七個大型路城和一個驛城,共設有百戶屯堡和千戶所城堡共六十幾座,各種各樣的大小墩台千餘個,額定屯軍加戍邊守卒十五萬之眾。

從表麵上看,大明帝國的邊防可謂是用心良苦,眾誌成城。

但實際上是朽木難雕。

葛峪城堡地帶,是靠近丘陵高山地區,在整個宣府鎮屬於苦旱之地。

這裡離河水遠,田地灌溉困難,加上北地經常旱災,收成自然少很多,許多開荒出來的田地,都荒費了。

而溝兒墩又是葛峪城堡中地理位置最差的,完全屬於邊、卡、吊的三不沾區塊。

四個人再往國境線上行走了約摸一裡,遠遠便見一個奇形建築,孤零零立在邊境線上。

這是一處小山丘,微微隆起的小丘約十五六米高,一個火路墩聳立在丘頂上,遠遠望去其整個外形就像是個鬥笠,上麵樹立著一麵大明的金地日月旗,在寒風中獵獵作響。

旗幟邊上還搭建有一個小型了望台,隻夠一個人站在上麵。

溝兒墩隻是最普通的邊墩,以小山丘為中心圍了一圈,整個墩四周圍牆,以夯土築成,並未包磚石。

在這個鳥不拉屎、危機四伏的國境線上,青磚灰瓦那絕對就是奢侈品,除非是城堡裡建樓台。

這裡最大的防禦工事,就是四周挖的壕溝,清一色的三米寬,二米深,溝裡放著尖銳的木刺,鐵蒺藜。

這不但防人,還要防戰馬飛躍過來衝殺。

這些在石風看來,防十幾二十個小股敵人,勉強可以抵禦,但隻要大軍壓境,這裡傾刻間被敵寇的鐵騎踏平,成為韃子的開胃菜。

那時候,墩裡的人沒有逃生的機會,恐怕隻夠點燃煙火的功夫。

所以,在這種邊墩裡戍守的兵卒,都是把腦袋彆在褲腰帶上過日子的人,他們不是外地充軍來的囚犯或流民演變,就是犯錯被長官貶罰過來的卑劣軍戶。

但凡有點路子,或給長官送過銀子的,都不可能到這裡戍守來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