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宏的名字當真算是引起轟動。
廣場上成百上千的人們除了一些因為沒考上而‘哎呀’怪叫,或者沉浸在自己名字上榜的興奮中之外。
還有第三類正在四處爭相找尋,想看看這位擊敗所有人的‘狀元’是何等奢遮人物。
便是不能稱之為天下第一,保守來說也是三分之一的天下第一。
在這南疆,稱呼一句‘南州士之冠冕’怕是也不為過了。
這時,有相識荊州來的士人驚歎道:
“莫不是諫議大夫之孫,襄陽故號‘鳳雛’的龐士元之子,龐宏?!”
諫議大夫為九卿光祿勳的署官,秩六百石。
但是其位在侍中、侍郎之上,掌議論,清貴之職。
失去鳳雛令劉備極為痛惜,一說到龐統就流淚。
為表彰他的功勳,任命他的父親為議郎,劉備稱帝之後升任諫議大夫。
子因父而授官的不少,父因子而授官的卻不多,可見老劉是動了真感情的。
另外就是當時的龐宏還小,無法撐起家族門麵。
隻能讓老頭頂上,不至於讓龐氏家道中落。
如今此話一出,一石激起千層浪,很快就有更多的人認出此事,群情議論更加激烈。
很快他們就發現,人家狀元郎壓根沒來現場,這就更令士人們欽佩了。
他們捫心自問,對於這關係到自己的命運和前途的考試結果,眾人是無法壓得住躁動的內心而不來看的。
雖然知道早來晚來並不會改變結果,可人性本心就是想儘快知道結果,以至於在這裡人擠人的看榜。
現在再看看人家,真真是‘泰山崩於前而麵不改色,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這心境遠非自己可比啊。
一時之間,龐宏在士人之中的名氣更大了。
“果鳳雛之子耶?!若如此,其勝實可料也。”
坐車來到人群外圍的法正,如此說道。
尚書台雖然離皇宮近,但當時揭露糊名的時候,他在案牘之前處理公務,因此並不在現場。
糾結了許久,法正還是坐不住,便服來到了現場。
雖說儒學講究養性修身齊家治國,而且他法正還是位高權重者。
但是這畢竟是關乎自己兒子前途的事情,尤其是對孩子的才能有自信,抱有較高期待的時候。
就像後世沒有任何家長能忍住不問孩子高考成績一樣,法正便來看看法邈考得如何。
離得也不遠,換下官服坐車前來,隻要不碰上熟人,也就不會有人發現自己擅離職守。
然後就從兒子口中得知了第三名的成績,身為父親,法正心中自然是老懷大慰。
於是下意識的便問起來前兩名的人選。
得知諸葛喬為第二名的時候,法正點點頭,對這個結果表示認可。
諸葛亮學識廣博,法正還是很欽佩的,而且老劉也認可,還任命諸葛亮為劉禪的太子太傅。
這樣的人教出一個優秀的兒子並不奇怪,尤其是這孩子從小就有才子之名,先天之賦和後天努力並存的情況下。
而當得知第一名是龐宏的時候,法正便恍然間愣住。
十年前,他法正奉益州牧劉璋之命到荊州,迎接劉備入益州共拒張魯。
當時,張鬆和他已經決定好私下向劉備獻秘計,請劉備借機謀取益州。
但是劉備囿於心底那層道德關卡,猶豫再三,不能決斷。
正是龐統進言劉備,曉以利害,最後才說動劉備。
並且龐統向劉備進獻了‘上中下’三條取益州之計,最後劉備選擇用其中計。
世人都說他法正是老劉的貼身小棉襖。
但唯有法正知曉,龐統龐士元才是老劉的白月光。
若不是龐統冒進自己暴露在敵人箭矢之下,他法正的位次定然是要在龐統之後的。
如今看到故人之子大放異彩,法正發自內心的頗為感慨,他看向法邈。
自己已經輔佐陛下十年,再十年之後,就應該是他們這群後生成為頂梁之柱、興風弄雨的時代了。
“汝日後要多多與士元之子結交。”
法邈一直在恭敬的聆聽教誨,聞言立刻拱手:“兒,謹記。”
隨後便坐車離開,準備回官署繼續處理公務。
他擅離職守這一會,估計今天又要等到天黑之後才能下班。
當下朝廷各機構都是處於缺員狀態,尚書台新成立的幾個部門都人手不足。
諸葛亮的丞相府更是直接沒有開府治事,大量屬吏職位都是空缺的。
當然,丞相府空缺有其現實因素,一方麵是老劉這位皇帝親政,不太依賴丞相處理政務。
另一方麵是老劉有意限製相權,所以諸葛亮的丞相府也一直處於精兵簡政的狀態。
但也不可否認,沒有這麼多人才填充空缺也是一大原因。
還有新成立的軍機台,近段時間為了督促糧草轉運和士卒操練,那些派出去監督地方的吏員全是從他們尚書台借走的。
有尚書台的官員生氣的拍案而起:“他們沒有自己的辦事吏員嗎?”
得到回答後其人傻眼,軍機台還真沒有辦事吏員。
如今,包括法正在內的大部分官吏每天都要加班。
說實話,此次科考僅錄取三百餘人,法正覺得還是有些不夠。
五百人差不多,若是有五百人應該就能讓各機構人口充盈了。
但是劉禪表示,寧缺毋濫。
不是所有人都有資格拿取朝廷的薪俸的,學而優則仕,朝廷需要的是人才。
所以,隻好讓同誌們再苦一苦,每天自願加班一兩個時辰。
哦不對,這不能叫加班,哪有加班,九九六分明是福報好吧!
“法令君?”
“丞相……您也來看榜?”
“聽聞不少人離開官署來湊此熱鬨,當下國事繁重,老成持重之臣不當為此,亮是來勸他們回官署的。”
嘶……法正一個戰術後仰,好好好,這麼會說話是吧,還是丞相你雞賊啊!
“咳咳,正也是……也是這般,那幾個尚書台官員,我回去得好好訓斥他們一番。”
真正對科舉之事充耳不聞的朝廷重臣很少,軍機令黃權便是其中之一。
畢竟沒有什麼比軍國大事更重要。
夏收糧秣皆已入庫,兵馬動員已到尾聲,關隴局勢動亂未平,北伐之機近在眼前。
www.biqu70.cc。m.biqu7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