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折關於北宋的禮教,東京夢華錄裡有隻言片語,宋詞裡也能找到一些,若嫌不激烈,看看宋《張浩花下與李氏女結婚》,兩人皆是大戶人家,竟然以私合打贏了官司,讓父母提出的婚約作廢。是個案,若崔嫻打著陪幾位娘娘的名義來京城,是可以的,有非議但不會很重,比起鄭朗有可能拒親,值得付出。休說禮記,儒家的溫良恭謙讓,但看看歐陽修韓琦包拯石介他們是怎麼玩的,馬上就會寫到。況且那個出奔當真那樣解釋的?或者將李唐宗室公主郡主與劉娥全部下豬籠子?真不合邏輯,是,允許一下虛構,女主角依大家之見,在改了。她的亮點是在以後,正好這種性格彌補了鄭朗的不足之處。再糾纏下去,真的很傷神,每天碼這麼多字,還要看一些十分枯躁的經學與史書,真的很頭痛。有時候睡在床上不能動彈,恍若死人一般。若不好,敬請原諒一下。各位書友也勿爭執,以和為貴。我看了書評,已經在打內戰了,真的汗了。====================第二天沒有朝會,但小皇帝很興奮的將幾個宰相喊進宮中。趙禎將昨天閻文應記錄的鄭朗談話,遞到諸相手中。幾個大佬看了很訝然。科舉設為三年製,對後人來說,不稀奇,不是沒有出現嗎,從無到有,不管什麼事,都很艱難的。彆看後來實施了三年一次的科舉製度,但這時候讓諸位大佬商討了好一會兒。比如今年春天,老太太死了,這邊在辦喪事,不能在那一邊來一個殿試金榜題名,騎馬掛花,那成何體統了。可是天知道那一天會發生大事?鄭家子建議是好的,可以采納,但要仔細的進行商議。對鼓勵主客寬鬆對待佃農,同樣很讚成。未必對所有人起作用,有的主客苛刻,就是皇帝當麵勸說,他也未必聽,可會對其中不少人產生作用。雖接待的人少,就象進士,幾年才錄取一次,隻有幾百人,全國卻有幾十萬學子在嗷嗷直叫。還不是照樣有許多人勇躍參加科舉,以博萬一中的。能緩解一下矛盾,雖說人口在增加,抵觸了一部分的作用,不推出,流民豈不是更多?看不出來,可隱形的作用,大家能看到。關於後麵對冗官與冗政的節製,大家又是懂的。沒有鄭朗進諫,小皇帝也準備動手。按理說澶淵之盟過去了好幾十年,不打仗了,總有錢了吧?不少字沒有,軍隊還在擴大,不知道用來做什麼的?問了呂夷簡才知道,祖宗的法旨,收流民的,不然這些人沒有飯吃了,就會造反就會起義。這是國家支出的大頭所在。知道了,可敢不敢動?連江杏兒現在聽啊聽的,也聽出來,這個冗兵很麻煩。要麼向契丹進貢,安慰黨項人的,敢不敢動?隻好動剩下的兩條,宋真宗給了神仙許多錢,今年年色不好,正準備新年過後新氣象,下詔讓全國停止蓋寺廟,和尚道士全部裁減,國家養不起這麼多不乾事的神仙們。這些年官員們養得又白又胖,連帶著他們的子孫門客都享受著各種福利,鄭家子說慢慢節製,何止,馬上就要大力裁減。數條措施一旦執行,會省下來許多冗費,至少遠比他從皇宮裡摳門摳下來的錢多。可他的性格,使種種措施沒有得到很好的執行。明知道國家冗官冗政現象很嚴重,然而到了元宵節登上城樓一看有那麼多白發蒼蒼的舉子擠在人群中,心又軟了下來,立即下詔書,考進士科的舉子考過五次,年五十以上經三次殿式者,諸科考過六次年六十,經五舉嘗預先朝禦試者,雖試文不合格,不準罷黜。得,最少又多了近幾十名老進士與諸科生,也意味著一道詔書下來,多了幾十個官員出來。以後還成了定例,每考一次就多一次。但好心多數時候是在辦好事,不久後又下詔,再次摳啊摳,從內宮摳出了二十匹絹,賑濟江準災民。…,眼下幾個大佬不知道他的心思,可國家冗官冗政現象的確很嚴重,鄭家子又用了溫和的辦法節製,同樣很讚成。但眼睛全部集中那個持續性災害上了。鄭朗說的話模棱兩可,不可當作證據。休說這年代,再過一千年,說幾個月後黃河會決堤啦,誰會相信,神棍來啦。不過鄭朗提出來了,諸位宰相不得不考慮。若不提出來,那怕前麵黃河決堤,後麵淮河泛濫成災,他們也沒有責任,甚至逼急了,還能往小皇帝身上推,你失德了。可鄭朗提了出來,全部都慎重起來。即便是宰相,也害怕言官。不出事便罷,一出事,人家鄭家子早就說過此事,都動用私人財產備糧,你們幾個宰相做什麼的?特彆是呂夷簡,有可能被這些言官能將府邸包圍起來,往裡麵扔石頭。沉思了一下,李迪說道:“陛下,反正北方這幾年一直缺糧,有備無患,真不行從國庫裡擠出兩百萬緡錢,在宋州蓋一糧倉,有備無患。”“好。”小皇帝想了一下,點頭同意。第一是財政緊,抽不出更多的錢,第二是這事兒挺玄乎的,萬一沒有,備得太多,本來年色就不大好,糧價更加堅挺。為此範仲淹還上過書,不但不讓國家備糧,反而讓國家減少備糧,平穩糧價。因此,隻能抽出兩百萬緡。鄭朗聞聽後大喜。現在是兩百萬緡,幾個月後就是四百萬五百緡,將會因此保全多少百姓?當真靠他一人力量?這些織女是資源,可從資源變成收益,最少得三個月以上的時間,連同家中的積蓄撥出來,一直到七月來臨,能籌出三四萬緡錢,那就算不錯了。三四萬緡錢放在那一個家庭中,不是小數字,可是放在未來的大災難中,算什麼呢?並且他也沒有想到,這是最難的,卻成了最先通過的。可見宋朝官場明哲保身,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心理,已經沁入心脾。連幾位宰相都脫不了這個俗。幾位大佬多是乾吏,隻一會兒功夫,將決策的決策下去,爭議的放在一邊,四樣事就商議妥了。然後又看著這記錄,蔡齊說道:“此子胃口果然很大。”正事完了,到了大佬聊天時刻。宋綬就問:“何解?”“看到沒有,此子想用儒家之義,代替法家的律法,這樣律法更有仁愛觀。不過這樣一來,必須仔細的詮釋儒家的仁與義,形成一個係統的理論,才能真正將法家的法取代出來。僅是這項工程就非同小可,還有《中庸》,他的道,國家的節流與開源……”蔡齊不由苦笑起來。“不過我看到他溫和的一麵。”蔡齊不語,就是此子對八大王發飆,還是很溫和。看到發飆的場麵,可曾看到他癡立於劉太後遺體前,一動不動立了一夜的場麵?歎了一口氣道:“此子若上古的一些士大夫,性格溫潤有加,重情重義。”這是何等的評價!但在蔡齊心中就有了。“蔡卿之言,朕也認可。此子有情有義,非是他外表那般拒人千裡之外。”“陛下,鄭舉子說得對,你龍體也要保重。”“朕承先帝所托,全天下百姓的命運,在我一念之間,哪裡敢安享呢?”趙禎一本正經地說道。“這也有一個度。”“朕知道。”不過這句話,顯然被他當作了耳邊風,從呂夷簡到鄭朗,再到蔡齊,好心有了,可朕怎麼能放得下?隻有呂夷簡低頭一直沒有吭一聲,直到此時,他才下定主意,讓家中小三子跟著鄭朗。隻要他以後還顧慮著自己這個父親,少頂幾句嘴,也值了。鞭子沒有抽,蠟燭沒有滴,但為此狠狠的喝斥了幾句,將呂小三嚇得一句不敢再言。但是很頭痛哪,大兒子象自己,二兒子心性未穩定,小三子又去向何方?難道以後一家父子五人,來五種不同的政治觀念?…,……官,才是這樣做的,鄭朗走出皇宮,心裡想到。與呂夷簡想的不同,他是權操之術,鄭朗想的是為政之術。看看言官們,爭來爭去爭了什麼?一條長長的鴻溝出現了。可自己呢,僅說了幾句,好幾件實事悄無聲息的落實下去。以前說的派風流才子出使契丹的事,若不是今年大災害,多半也到了契丹,隻要經過幾次成功的出訪,開始沒落的契丹會更加沒落。倒是黨項很頭痛,可他熟讀史書的,知道真實的黨項與宋朝差距沒有那麼大,若操作得當,宋朝有很大的贏麵機會。不能急,主要是自己人太小,說話沒有權威性。崔嫻從牛車裡將頭探了出來,好奇地問:“鄭郎,人呢?”“人啊,有可能明天,有可能後天,不過我答應陛下收留她們了。”“你騙人。”“不相信你問大娘去。”“大娘,是真的?”大娘沒有反應過來,道:“是真的。”“……”崔嫻小嘴抿了起來,過了好一會兒道:“幾個?”不對的,是她們,有一個們字,這一下子麻煩大了。“好多,有可能是幾十個,有可能是幾百個。”“你又騙人。”“不相信,你問大娘去。”“大娘,是不是真的?”“是真的。”“咦……”也不對啊,就是賜宮女,也不可能賜幾十個幾百個,問題出在哪兒?沒有想到,問:“怎麼那麼多?”大娘道:“陛下好啊,衣服還是舊麻衣,唉,都不象皇帝了,於是將宮中織女一起放出來。”崔嫻差一點撲倒,用一對鳳眼看著鄭朗氣呼呼的說:“原來你早就知道,故意惹我生氣的。”鄭朗一攤手,說:“我又不是陛下肚子裡的蟲,又沒有宮中的內侍向我通風報信,怎麼會知道。”“你就是知道!”忽然伸出小手來,在鄭郎手背上掐了一下。雖然說過好幾回話,這是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次肌膚相碰,掐過後臉兒立即紅了起來,心都開始卟通卟通的亂跳。遮羞地問:“大娘,怎麼回事?”大娘哪裡知道他們在弄什麼名堂,老老實實的將事情經過說了一遍。“鄭郎,不可亂說啊,若是以後幾年風調雨順怎麼辦?”“我從不打誑語,直覺告訴我有可能還要出大麻煩。”宋代人還是很迷信的,崔嫻也脫不了這個俗,在這個小丈夫身上發生太多不可思異的事,眨了眨大眼睛,說:“那麼陛下會更可憐。”鄭朗默然,不僅未來更可憐,這二字將伴隨著小皇帝的一生。崔嫻可不管的,她管的隻是鄭朗對她的態度,以及鄭朗的命運。幾個娘娘要回去了,崔嫻隻好也隨著回客棧。畢竟還沒有成親,此次進京迫不得己,但非議肯定有了。打著陪幾個娘娘的借口,那是孝順,還能說說話,卻不能單獨留下來的。可在回去的路上,想到鄭朗對自己的捉弄,又好氣又好笑,心中想到,也不是那麼生人勿近,有時候蠻可愛的。於是這一天晚上笑容不斷,居然將環兒留下來陪寢,與環兒躺在床上說了半夜的話。元旦到來。鄭朗還在繼續讀書。這也是在衝刺。可沒有想到呂公著再次到來,還鄭重的提了禮物。鄭朗愕然的問:“呂三郎,你是……”“家父同意了,他又讓我轉問你一句,若是你真的殿試通過,想去哪裡?”兩小三立即來了精神,呂夷簡,你真讓你家兒子做我們的小師弟?對視了一眼,意思懂的,咱先彆爭誰大誰小,這個呂小三得將他壓下去。不能按歲數排,否則他最大的。對視一眼過後,“滋溜”一下,緊張的走了過來。鄭朗衝他們狠狠瞪了一眼,然後說道:“江南。”這是一件好事,就是皇帝替自己走後門,若幾位宰相不同意,自己未必能如願去江南。有呂夷簡幫助,那麼江南去定了。…,“為什麼是江南?”呂公著眼中很茫然,不是江南不好,是離京城太遠。“呂三郎,你看一看,京東路,河南河北,那一州縣沒有權貴或者他們後裔的田產財產?江南同樣有,可少得多。明年我才多點大,十七歲,要資曆沒資曆,要年齡沒有年齡,麻煩不一定害怕,可避免麻煩是不是更好?人關健要清楚地替自己定位,否則趙括的下場就是前車之鑒。也不能瞧不起自己,所以夫子說,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小心的說話,勤奮勇敢的做事。”說到這裡,他忽然想到朱熹對這句話的批注,敏於事者,勉其所不足。慎於言者,不敢儘其所有餘也。於是貽害了千年。孔夫子隻是反對誇誇其談的做法,並不是讓人們學會虛偽的。是訥,而非不敢儘其所作餘也!是敏,而非勉其所所不足也!少說話等於內斂嗎?這種朱家儒學才是真正貽害後人。其實學了這麼多年儒學,再利用後世觀念,認真的想一想,孔夫子拋去弱小的魯國,以及動蕩不安的戰亂年代帶給他一些局限性,以及一些理論的矛盾外,大多數還是有實用性的。隻要將它係統性的做一整理,不去曲解,再做一些修正,會給後世帶來很大的幫助,甚至比製訂一項兩項重大的國策,都有更大的積極意義。於是又說道:“我若考中,真去了江南,打算呆很長時間,順便注釋一下儒學,將儒家理論綜合起來,首先就從《中庸》開始,你們跟在我身邊,可以相互討探吏治,國家與百姓,或者學問,也可以協助我展開這項工作。”在江南會是一個避風港,也不用急著回京,年齡小,回京麻煩多,有可能什麼事沒做成,反沾了一身騷。那麼自己會有更多的空餘時間,撰書的時間同樣也有了。“解元,是不是真的?”王安石與司馬光眼睛冒光,高興地跳起來。連呂公著這個老實的少年,都激動起來,搓著手,說道:“家父真有先見之明,難怪他讓我跟著解元。”“呂三郎,非也,他是為你以後鋪路的,”有著良好腹黑天賦的司馬光,不客氣的直接說出。“不準亂說,你忘記我說過什麼?”“是。”不過話說出來了,收不回去,呂公著神情變得很沮喪。對此鄭朗也無從安慰,難不成讓他回家造父親的反?自己敢說,呂公著敢做麼?但很快被喜悅將沮喪衝散,呂公著沒敢耽擱鄭朗的時間,回到家中將事情經過一說。呂夷簡隻是笑了一笑,早就知道啦,否則自己會抹下這個麵子?不指望鄭家子成為孟荀那樣的人物,隻要他勉強能達到孔穎達的一半高度,付出這個麵子,很值得了。並且這個修書帶來的名氣高度,自己家族的力量,會使這個三子在未來,很快走上政治舞台。這才是他看重的。況且那個鄭家子教育人真的很有一手,不但教導學問,還有做人,吏治。可是呂夷簡的其他三個兒子呂公綽、呂公弼與幼子呂公孺聽了很是眼熱。呂公孺拉著呂夷簡的手說:“爹爹。”“不行,僅為你三哥,估計又有人會談論我。並且你年幼,學問跟不上,即便鄭家子修書,你能幫助什麼?”然後又對呂公著說道:“也未必,要等科考過後,若他考不中,一切是空談。”考得中,名與實相符,鄭家子威望更上一層樓。考不中,鄭家子名聲會一落千丈,也不值得兒子抹下臉皮跟在後麵。這才是呂夷簡的做人處世觀念!或者這才是真正的實用?崔嫻很快聽聞這個消息,同樣很驚訝,呂夷簡居然真答應了?為什麼不能答應,在呂夷簡心中臉皮二字很不值錢的,關健是值得與不值得的區彆。然後眼睛眨啊眨的,在想,這件事對鄭朗有幫助,也有壞處,幫助是呂家的力量,有了這層關係,小丈夫會有一個更強大的後盾。壞處就是會引起一些言官的反感。腦袋瓜子開動起來,回到客棧還在想,看到兩個正在發奮讀書的哥哥,忽然想到那三個小三子的資質,低聲歎了一口氣,人真不能與人相比的,能氣死人。那幾個小三子有可能學習一天,要頂自己兩個哥哥學習三四天。兩個舅哥不知道妹妹的想法,同樣覺得天方異譚。嘴張了張道:“修書啊。”自己連科考一點把握沒有呢,小妹夫都準備修書了,這個差距可不是一點半點的。並且修書不是修普通的書,是整理儒家學術!驚訝震憾之下,兩位舅哥皆疏忽了呂夷簡的兒子投小妹夫為師這件事。崔嫻忽然說道:“有了。”看著兩個哥哥,她想到了一個好主意。*……,
第一百九十六章 折(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