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二年4月1號,李景隆在德州,郭英、吳傑、平安在真定,雙方開始緩慢移兵,漸漸北上,準備在白溝河處合兵,劍指北京。】
聽到這話,眾人便知,下一場戰鬥已儘在眼前。
郭英更是精神抖擻。
終於輪到我了!他心中的小算盤撥得嘩嘩的:穎國公不知為何,始終沒有在靖難中出現,莫非是老病在床?也有可能是已然謝世,到底穎國公已上了春秋。至於耿炳文,之前已被殺得大敗了;李景隆更不用說,已承認自己是廢物耳!
點檢一番,我不就是那根獨苗苗了?
隻要我在這場戰鬥中,表現突出,那麼在這四位之中,原本敬陪末座的我,便會毫無疑問拍馬向前,屆時,生前封公什麼的,都是等閒了,最重要的是死後哀榮,哎呀,太廟……哎呀,孝陵……
哎呀,郭英已經想入非非。
【這中間還有段戲說。up一般呢,是不太提戲說的,此處“戲說”泛指朱棣朱允炆雙方支持者寫的離譜故事,除非它真的很好笑。
奉天靖難記寫,這李景隆啊日漸驕恣,各處將領爭相賄賂之,甚至呢,每天早晚都進見對他磕頭,喊他“殿下”,這小夥子心裡頭啊,早就暗生反意。】
李景隆:怎麼又是我?!
燕王,我們遠無怨近無仇,燕王,你就放過你的親戚吧!
他滿含悲憤,對老朱說:“陛下……”
不用李景隆多說了,老朱也同情這小夥了:“行了,我知道,他亂說的。”
【這肯定是胡編亂造了。給李景隆十個腦袋他也不敢搞這啊,最離譜的是,還說其他將領陪著他搞。拜托……也不看看軍中那些將領都是些誰,看看他們的後台腰子有多硬。
終於上場的我們朱元璋心肝寶貝侯郭英,前麵提過了。】
郭英挺胸疊肚,笑逐顏開。
【胡觀,駙馬,取了老朱第十一個女兒。
安陸侯吳傑,他爹吳複當初力戰張士誠,一路從長興追殺到忠節門,打的張士誠都破了膽,後來又因為舊傷早早死了,很白月光的存在。吳傑自己犯了事兒,老朱讓他戴罪立功。
這些人到底突發了什麼癔症,會對李景隆口稱殿下,造老朱家的反?】
老朱一愣,立時警覺:“
吳傑犯了什麼事兒?後輩你給我說清楚。”
但後輩聽不到。
【對了,還有個俞通淵,這位兩落兩起也很神奇。
他胡惟庸案時靠爸爸哥哥為國捐軀的功勞,雖被連坐沒被處置。和瞿能一起領兵平月魯帖木兒有功,很是勇武,被封了侯。到了藍玉案,他又又被牽連了,老朱把他除爵,打發回家。直到建文元年,朱允炆把他起複。
他都被搞兩次了,哪還會想再經曆一次李景隆案?事實上,這哥們兒,最後在白溝河,血戰至死。
也是可惜了,和瞿能父子相類,都是少壯派有成長空間的的虎將,白白死在內戰裡。】
藍玉……又是你!
你怎麼老牽連彆人!血戰至死,聽著明明很可取,怎麼就被你霍霍了,害我把他打發回家。
朱元璋聽到這裡,眉頭皺起又鬆開,鬆開又皺起,如此心中複雜許久,還是覺得痛失這幾員虎將,心疼得哆嗦。
他掃了眼朱棣,卻發現朱棣也是神色發苦,一副極為難受的樣子。
他轉念一想,便明白了:
好啊,這龜兒,把這幾員虎將都看成自己的襄中物了,可不就心疼上了嗎?
現在心疼有用嗎?現在你麵前還有藍玉這座大山呢!
老朱突然靈光一閃,我已經替他們這群龜兒當牛做馬那麼多次,總該輪到他們幫我乾活了吧?嗯,藍玉這種麻煩精就扔給老四去折騰好了。
【還沒完呢,書裡又寫,朱允炆給李景隆送斧鉞旗旌,大意就是給個好彩頭。沒想到太監給李景隆送的時候,突然狂風大作,舟碎了,彩頭沉了。於是大家評價,哎呀,這是天意警示。
Up對此類表述,怎麼說呢,能理解,宣傳口的活嘛。
問題是,你搞迷信,你宣傳口的對頭也緊隨你的步伐搞迷信。
你寫上天幫你河水結冰,立刻衍生出北京保衛戰能退敵,全靠零下八度就結成的寒冰之牆。
你寫風吹舟碎,大家隨後的印象,就是每回打仗你能贏全靠一股妖風吹斷對方帥旗。
你一開始或許隻是想單純的證明"天命在我",但在隨後叔侄雙方陣營文人孜孜不倦的加筆下,最終呈現出的結果是:
為了打區區一個白癡李景隆,
永樂大帝自己是不行的,還得靠老天做法幫忙的喜感。
這種喜感在古代可能沒什麼,最多隻是藏著一點文人的小心思,你甚至難以分辨這是好的小心思還是壞的小心思,隻能說,粉得似個黑,黑得似個粉,粉粉黑黑實在鬨不清楚吧。
但是在現代人看來,哪……可能這就是永樂大帝的靖難之役的難度和精彩一直被嚴重低估的最根本緣由吧。
吊詭的是,之所以被低估,源頭還得怪咱們沒事愛給自己添兩筆迷信思想的永樂大帝。
Up真是一邊想要狠狠批評永樂大帝,一邊為永樂大帝痛心疾首。
BOR HT HRA IIt
明明他打成那麼師,戰術思想那麼強,曆史上唯一以潛王之姿常卷天下,怎麼最後,就到了霸難能勝全靠李景隆的程度呢!】
大家聽得一愣又一愣。
這段內容,給他們的衝擊委實大了一點,讓他們甚至聽得入了神,都不說話了,光隻一邊入神,一邊混亂。
天命所歸……沒有錯呀!
可是好像不用天命,燕王也能吊打李景隆,也能兩封信退東西蒙古老大。
這樣想想,天命用來打李景隆好像有點浪費,怎麼也應該直入草原,犁庭掃穴,把蒙古人也徹底乾趴…
但無論如何,天命還是有天命的吧!
老朱家的天命,那可是杠杠的呀,沒有天命,能夠驅除韃虜,恢複中華,煌煌大明五百年嗎?這後輩的朝廷,能得天下,那肯定也是天命所歸,怎麼一個個字,都仿佛不信天命似地?
隻能說,古代人已經完全犯糊塗了。
【看看人家三國演義怎麼塑造諸葛亮的,沒有司馬懿和周瑜當對手,如何顯得武侯神機妙算?一本書,讓全國老百姓都認可,武侯那就是古今謀士top1,這樣的寫手才叫廚力max啊。
所以說,醜化矮化對手,再神化演義化自己,並不能顯得你有多麼強大。隻有客觀地承認對手,最終才能讓人客觀的承認,戰勝了敵人的你,是多麼的強大。】
“啊!”郭英突然&很一拍大腿,他終於悟了,“隻有打敗強大的敵人,才能凸顯天命真正在我啊!仙機肯定是這個意思!”
大家也是恍然了!
他們在自己一貫的思想和仙機的
思想之中,找到了一個和諧的平衡點。
“沒錯,”傅友德點頭,“元廷不強嗎?陳友諒張士誠不強嗎?可最後,還是陛下得到了這天下!陛下雄主降世,陛下天命所歸,完全是一致的。”
想來,要怪,還得怪李景隆吧。
全賴李景隆,若其再強一點,不就能完美凸顯燕王雄姿英發了嗎?
於是,他們責備的目光,便掃向李景隆。
李景隆:“……”
習慣了嗬嗬。
【又有點扯遠了,我們回歸正題。
關於白溝河之戰到底有多精彩,多激烈,up需要和大家籠統描述一下。
此戰,李景隆方共六十萬,號百萬。朱棣一方的總兵力在十五萬左右,這次沒有什麼偷襲,也沒有什麼更多的花花腸子,就是非常硬碰硬的正麵會戰。
此役後,直到咱們的抗戰,你再也不會看到任何一場發生在中華大地的戰爭規模超越它。
明末受限於國力,一回合的組織動員能力也就是十來萬左右,對麵的清軍又是少數民族,人數不多,優秀匹配又上線了。
而決定明末命運的一片石之戰,李自成六萬主力精兵和兩萬殘部,對陣吳三桂四萬和清軍十萬左右的合兵。從這個數量也能知道,那時候是沒有如此規模的戰爭的。】
隻能說,好似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光幕透露出的信息,是一次比一次更加震動人心,震得他們五臟六肺,都要跟著抖起來了。
他們先為朱允炆李景隆竟敢動員六十萬大軍而震動。
接著立刻為後輩所說的“抗戰”而深思。什麼抗戰,竟還能比這60萬與15萬的對決更加多人?
再然後又是明末,生死存亡之際的明末了,居然隻能動員十萬人了?開什麼玩笑!
以及最終令他們震怒起來的——
"吳三桂!吳三桂又是哪裡來的?他明明是個漢人名字,卻和清軍攪合在一起,莫非他是漢奸?!"
最初的震怒之後,大家還是紛紛冷靜了下來,隻有情緒是不能成事的。
“一片石就在北京附近,清軍入關了——這吳王桂,還有四萬人馬,他一個漢奸,如何裹挾得起四萬之巨?莫非……”
後麵的話,將軍
們不敢說。
老朱卻沒有什麼顧忌,稍作思考,便勃然大怒:"莫非那吳三桂其實是大明的將領,帶的是大明的兵! ! 槐宗這逆孫,想到了驅虎吞狼之計,像唐代宗以劫掠洛陽三日和回紇做交易那般?豎子、豎子啊!這蒙古人可是好相與的?我們大明便是撅了元廷得的天下,這五百年間,蒙古人隻怕日日夜夜,都想恢複祖上光榮,你現在因為區區一個地方割據的李自成,就開門把蒙古人放進來,回頭還想把他們趕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