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母係氏族與女性力量3(1 / 1)

【當父係社會確立後,男娶女嫁的婚姻製度逐漸形成,世係的計算變成以男性為準。為了防止女子出嫁時帶走本族財產,財產繼承人隻能為男性所有,女性則被排斥在外。這樣,未出嫁的女子失去了財產繼承權;】

【出嫁以後,婦女成為家庭的女仆,隻能圍著丈夫和孩子打轉,被局限在家庭範圍之內。這樣她們的社會勞動所得少於男子,而又沒有財產繼承權,隻能是越來越卑微。婦女在娘家和夫家都失去了對財產的所有權,也就失去了支配一切的權力。】

"女子生來本弱,隻能相夫教子,這就是她們最好的歸宿。"班昭下意識地說道。

儘管她不想寫《女誡》了,可根植於自己腦海中的觀念讓她一直以為這就是真理。

但是說完她自己首先不高興了,仿佛自己也受到了無形的約束。這樣的觀念,是誰輸送給她的?

“女子生來卑弱,隻能依附於人,若是遇人不淑,那一生也就毀了。”哥哥班固在一旁搖了搖頭,“說什麼母係父係的,又不能改變什麼。女人不都是這麼過來的。”

班固根本不在意,隨口一說,說完自己繼續修書。班昭卻猛地抬頭看向班固,對啊,這樣的觀念,是誰輸送給她的?真的是她自己這麼想得嗎?

【華夏的女性越到後期,越不自由,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壓迫女性,又是從哪些開始的呢?】

【有些人說是從清軍入關後,漢人自己抵抗不了自己被剃發易服就逼迫女性纏足,還說什麼“男降女不降”;

有人說是明朝老朱開始,命令命婦開始纏足,禁止改嫁開始;也有人說是靖康之恥,是程朱理學,是安史之亂,是獨尊儒術..…】

感覺自己又被罵了的朱元璋: "....."纏足又不是明朝才有,禁止改嫁也不是明朝才有,憑什麼總罵明朝罵他老朱?

老朱不服!

【也有人說,是從秦朝開始,從秦始皇鼓勵有孩子的寡婦不改嫁開始。】【其實都不是。】

嬴政沉默。

天幕前麵剛說了,他是有提倡,但是六國之民也沒聽啊。而且大秦太短命,根本來不及全部履行。

【周朝時期女子可以改嫁,並且還存在原始群婚的遺風。

“中春之月,令會男女,於是時也,奔者不禁。

”,這個“中春之月”,就是法定的男女聚會的蜜月。】

【西周雖然女子的權力不如商朝,但是婦女依然有出夫權,也就是女子主動離婚。但是春秋時期的婦女已經沒有了出夫權,甚至連離婚全也沒有。】

【春秋戰國時期,禮崩樂壞,連嫡長子製度都不穩固,更何況是婚姻製度中對女性的保護?從一開始女子貞.操觀念淡薄,到逐漸形成婦女貞.操觀,女性的自由交往被逐漸受到了限製。】

【禮法也有了這樣的規定, "男女之彆,國之大節也。"

青年男女不能隨便接觸,女子“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在春秋時期已經有了雛形,僅僅“夫死從子”還沒確定。】

"三從四德"是後期鞏固,但是論起源,其實很早很早。

幾乎可以說有了父係社會開始,已經開始存在。

【秦朝太短,始皇帝就算實行了一係列法律,被徹底實施的也不多,主要是官府登記製度被傳承了下來。】

【漢朝時期,貞.操觀念再次有了變化。】

【我開始說過,漢景帝的陵墓中還有女騎兵俑,說明漢初時候女子地位相對較高。】【但是從劉邦娶呂雉就可以知道,在婚姻上,女子依然是不得不從父命。】

呂雉想起往事,冷冷瞥了劉邦一眼。

當年呂公在宴席上見到劉邦,認定對方是人才,將來必有出頭之日,沒有和妻子商量就擅自做主把呂雉許配給大許多歲、還和寡婦有私生子的劉邦。

呂雉的母親完全不同意這門婚事,但是除了挨罵沒有任何改變,呂雉還是不得不嫁給一個都可以當爹的男人,還得一進門就喜當娘。

劉邦嬉皮笑臉撓了撓臉皮,完全不在意。婚事不都這樣,父母做主,呂公滿意他不就行了?

【而且,從對“夫" "妻”的詮釋和稱謂也能折射出男尊女卑的現實。】先秦時期, “夫婦”和“夫妻”的涵義尚有分歧,到漢朝時期已經趨於統一。

“婦”意味著屈服順從, “夫”意味著扶持。“妻”還被解釋成諧音“齊”,這並不是說在地位上與丈夫平等,而是說要“貞齊與夫”。

在社會上,丈夫對妻子姓氏的稱呼也反映了狀況。

>漢朝時期,妻子被稱為“某妻”,比如劉邦的妻子呂雉在外被人稱呼就是“劉邦妻者”。

從漢朝往後,這種稱呼都被流傳了下來,唐宋流行開,明清徹底延用。

女子開始失去自己的名字,連氏族的姓氏也失去,對已婚女子的稱謂都帶上了這種帶有歧視色彩的名字。

【在家族重要的祭祀活動中,按次序排列是男子在前女子災後,而“子婦”隻能與“曾孫”並列,處於與晚輩男子平行的位置。在小農、小手工業者等的家庭中,妻子地位也低於丈夫。但是由於妻子在生產中也承擔重要作用,夫妻之間比地主、官僚和商賈家庭相對平等一些。】

辛辛苦苦在家勞累的漢代女子抬起頭,抹了一把額頭上的汗水,聽到天幕這話,看向了家中祠堂的方向。

她看著祠堂那邊煙火繚繞,心中有許多不甘。

明明家裡的男人沒有任何本事,家中沒有田地也不願意去參軍打拚,大字不識幾個依然喜歡吹牛教訓她和孩子們,仿佛隻有他說得才是大道理。

她跟家裡的老人、孩子們每日早出晚歸,因為沒有田,又要紡織,又要接洗衣縫補的活計,一邊交繁重的稅一邊做活計勉強維生,但是丈夫明明整日遊手好閒,卻隻因為是男人,就被宗族接濟,允許進入祠堂供奉。

那個愚蠢懶惰隻會說大話的男人有什麼本事?有什麼能力?有什麼資格!

【漢代社會,正是我國古代婦女地位從寬到嚴、由高到低的轉折時期。】

【從漢初的男女地位相對平等到後期男尊女卑的形成,婦女低下地位的形成呈現出一種由高漸低的動態變化過程。】

【漢初時期,因為青壯男子死於戰場,勞動力減少,婦女也需要投入社會勞動中。因此漢初時期,築城郭、興水利都有女性服役,比如漢惠帝時期,兩次征發長安城六百裡內男女修築長安城。】

漢初時期,長安城下。

原本辛苦的女性們艱難地抬起頭看向天幕,眼裡有了一絲明悟。原來,她們現在服役如此辛苦能讓自己地位更高一點,似乎也不是什麼壞事?

如果不參與社會勞動就要徹底被圈禁在家中,徹底失去自己的名字,活著做彆人的附庸,辛苦同樣沒有少多少。

誰說在家相夫教子不辛苦,誰說在家待著就一定是享清福?

>【西漢時期的絲織業很發達,婦女是絲織業主力軍,除了自己穿的布料,還需要繳納國家征的麻布、絹布、葛布,屬於國家經濟的重要支柱。】

【漢初婦女尚未被完全禁錮在家務勞動中,還承擔著部分社會勞動,除了紡織,還有器物製作,農業生產,還有漂業、釀酒、采桑。這也決定了漢初婦女較高的地位。】

漢代婦女經商也十分常見,比如開辦飲食小點,販賣手工製品,比如絲織品、席、鞋履之類。還有高級消費品,比如女子使用的胭脂水粉,珠寶首飾。

此外其他行業也有,比如相馬,漢朝女子陳君夫“以相馬立名天下”;有占卜和相麵,行醫。比如女醫義姁、淳於衍;

有女騎兵,漢代皇後出行,是有女騎兵夾道護送,漢代女子尚武,受訓為騎兵屬於很常見的事。有文學藝術或者學術研究,比如遲昭平、班昭、蔡琰。

連朝中也有女官,比如《後漢書》裡記載的漢桓帝時期,趙夫人與諸女尚書大權在握。雖然沒具體記載女尚書的職權和姓名,但是可以從現存史料看到她們人數不少,並且能與宦官一起左右朝政,有一定的政治影響。

“原來前朝的女人那麼自由,什麼都可以做。”東漢時期已經開始被束縛的女性羨慕地看著天幕。

原來西漢初期的女子,無論是平民還是貴族,各有各的職業,也因為有職業有收入,在家中的地位相對後世較高。

可到了東漢,已經完全不一樣了。

【西漢初期,有些方麵地位比唐朝之後的女子地位更高,比如漢代妻子可以在一定條件下主動提出離婚。】

一、丈夫操行不良;二、丈夫患有惡疾;三、丈夫家中生活極為貧困,不能共同生活;四、女方與男方家庭矛盾尖銳;五、男方家庭事涉重大法律,如謀反、誹上等。

——可以看到,漢朝時期“丈夫患有惡疾”可以離婚,可是在唐朝時期的“七出”裡是“妻子身患惡疾”可以出妻。

丈夫家庭極為貧困可以離婚,但是在明清時期因為貧困離婚會被辱罵。男方涉及違法可以離婚,在秦朝時期男方流放女方得跟著一起流放。漢初的離婚法律,在各個方麵都具有一定的先進性。

由於漢代婦女擁有一定的主動離婚權,因此也在一定程度上限製了丈夫喜新厭舊的行為。

而且在漢朝法律中明確規定,

“夫死無男,有改嫁之道”, “夫死未葬,就嫁之婦,亦不乾法規”。

也就是說,婦女死後沒有兒子,改嫁是合乎道義的。丈夫死了即使還沒有下葬,婦女改嫁也不會追究法律責任。

漢代前期的法律認同主動離婚,也認可改嫁。

【在漢代,男子與男子寫信,和男子給女子寫信,在語氣、格式、用辭上並無明顯差彆。】

男子給長輩或者給兄弟時會用到的敬辭“再拜請” “叩頭幸甚”,也用在丈夫給妻子的信件上,說明男子還沒到明清時那種,歧視女子歧視到了骨子裡。

【在這時期,母親對於子女婚姻的決定權雖然比不上父親,但是遠超兒子。女子在一定條件下也有決定自己婚姻的權力,比如當漢朝有女子家中父親病重無人照顧,女子選擇不嫁照顧父親,會被認為是“至孝”。也有女子因為父母都故去,留下幼弟,也選擇不嫁來撫養弟弟,同樣得到讚賞。】

漢朝“崇孝”,在婚姻與“孝”之間, "孝道"占據了上風,也因此女子可以憑借“孝”得到一定的讚賞。

比如緹縈救父,緹縈不但讓漢文帝廢除了肉刑,還得到了封賞,算是有好結果。

【而且漢初有很現實的一麵,如果女方家庭經濟狀況高於男方,妻子地位也可能高於丈夫。】【在漢朝不同的地區,也有不同的婦女性格。】

隴西之地向來尚武,加上地理環境影響,隴西婦女自幼受到影響,吃得好長得結實,善射獵,力氣強大。這裡的女性不但對丈夫並沒有太過恭敬,有的婦女還會執刀為親人複仇,被認為是“男子之所為”的烈義行為。

燕趙地區風流不羈,男子多“慷慨悲歌之士”,女子熱情大方,燕趙地區女子受到的封建倫理道德束縛也小一些。

而巴蜀之地就是另一番風格。從西漢中期開始,這裡“士女貞孝”,巴蜀一帶大部分婦女對“忠孝節操”頗為重視。

根據《後漢書》等史料記載,巴蜀之地在漢朝時期守貞的婦女有40多人,在並不是很重視貞節的漢代,占據了總數的百分之八十。

所以巴蜀地區婦女受夫權壓迫程度也高於其他地區。

【在封建夫權還沒有滲透入各個角落的漢朝,一些男性的思想也比較前衛。】

【比如經曆過底層生活或者富有憂患意

識的思想家,反對富戶貴族廣娶妻妾、婚嫁鋪張、虐殺女嬰。這不僅是華夏古代思想史上第一次提出,也是世界婚姻思想史上較早提出的富有價值的觀點。】

這也是社會風氣開明之下,思想上的進步。

【西漢初期還有原始婚俗遺存,女子在締結婚姻上比較主動。比如平陽公主與前夫離異後,托皇後向武帝提議欲嫁給衛青,還有孟光擇夫也是女子主動,在漢朝並不是偶然。】

【但是,在西漢中後期,婦女家庭地位已經開始降落。】

荊咕說到這裡不得不感慨一聲,曆史規律的強大,以及十分的遺憾。

如果漢初的這種開明能一直持續到漢末,該多好。

可惜,就像是漢初時的英明帝王無法英明到後世一樣,開明的政策同樣不能。

【董仲舒提出“三綱五常”後,對婦女的約束加強。董仲舒用陰陽五行和天人感應學說滲透到漢代夫妻婚姻關係中,認為丈夫屬陽,妻子屬陰,妻子服從丈夫是天經地義,男尊女卑開始有了理論基礎。】

【都說天地有陰陽,陰陽和諧方為相處之道,各朝各代都致力於打壓女性,這就是你們的天地陰陽之道嗎?】

天幕放出了對比:

"秦漢時期的文官與明清時期的文人,誰陰誰陽?"

秦漢男人: “哈哈哈哈,當然是我們!我大秦銳士/大漢鐵騎陽剛威猛!文官同樣不遑多讓!”

唐朝的男人也矜持一笑: “我大唐男兒同樣威武!”

明清時期的文人,拿著手裡的折扇,坐著轎子,上馬顛地七葷八素官帽都快掉下來。秦漢時期的文官,佩劍騎馬,文官也很能打。

哪怕是唐朝也保留著尚武風氣,詩人都是佩劍出行,著名的大詩人李白還是一位劍術高手。——不是所有文臣都是文弱書生。

再放出對比:“文臣與武將相比,誰陰誰陽?”

身穿盔甲的武將,和瘦弱白皙的文臣,誰更威猛,誰更陰柔?甚至不需要跨時代的對比,同時代對比也能很明顯看得出來。

【你們是不是以為我隻是開玩笑?

並不是哦,當朝廷不斷地禁止改嫁禁止再婚,民間還因為女子受歧視,生下女嬰就溺死,男女比例不斷失衡,這個時候,陰陽平衡如何維持?】

剛剛聽得忿忿不平的董仲舒心裡一個咯噔。陰陽原來不僅僅局限於男女嗎?女為陰,男為陽,難道不對嗎?

男女比例失衡是什麼意思?陰陽平衡會被打破又會有什麼後果?可惜荊咕沒有繼續講下去,給董仲舒吊足了胃口。

【漢宣帝時期,下令表彰貞婦烈女,這是曆史上第一次由中央政府出麵對女性貞節進行表彰。此後,漢宣帝不斷以朝廷名義不同程度的表彰貞婦烈女,極力鼓勵貞節觀,並且把貞節觀和國家政策結合。】

【嗯沒錯,就是因為殉葬嚴懲藩王的漢宣帝。我對他的愛消失了,再見了劉詢,你這麼喜歡貞節,妻子死後乾嘛不自己守貞?】

劉詢:前麵還誇他,現在立刻改口,女人的愛真是短暫。

他又忍不住摸摸鼻子,有些心虛。

難道,這件事做得不對嗎?連始皇帝都提倡貞婦不改嫁,哪裡不對了?

【到西漢後期,漢成帝時期劉向進一步發展男尊女卑的觀念,開始對婦女行為做約束,並且寫《列女傳》來約束婦女。】

【這位漢成帝,就是飛燕合德的漢成帝。劉向呢,也很神奇,自己約束婦女,但是摻和進後宮女子的紛爭時,絲毫不肯閒著呢。】

劉向和兒子劉歆,都是西漢著名的文學家、經學家,論文學成就可以說是中國目錄學的鼻祖。

他撰寫得《彆錄》,是我國最早的圖書公類目錄。

還編纂了《新序》《說苑》《列女傳》《戰國策》《五經通義》,編訂《楚辭》,聯合兒子劉歆共同編訂《山海經》,文學上的成就非常厲害。

但是政治上,跟他的文品相比差太遠了。

聽到天幕上對自己政治上攪風攪雨行為的評價,劉向一陣擔憂:怎麼聽起來自己在後世口碑不好?還是說自己後來的結局不好?

【到了東漢,班昭在前人的基礎上寫《女誡》,開篇就是《卑弱》,說女子天生卑弱,所以要謙讓恭敬,先人後己,對丈夫專心事之。班昭還立下一個總原則,即後世教導女子的婦德、婦言、婦容、婦功“四德”。】

或許班昭的初心是好的,是在東漢這個已經日漸保守的社會勸誡自家女孩如何立世,但她也不會想到,後世會如何歪曲她的書籍。

當女子連讀書識字的權力都被剝奪,當女子以無

才便是德為榮時,隻能讀“女四書”,隻能不斷地聽幾百年甚至幾千年的古人告訴自己該如何做人時,她們哪裡還會有自己的主見和自己的思考?

班昭的臉色一陣陣慘白。

雖然現在她還沒寫這本書,但是可能另一個世界的她寫了,會有多少女子因此受害?她更沒想到,同樣是漢朝,西漢與東漢的差彆如此之大。

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看到史書的,在管控思想的封建王朝,史書從來不是麵對普通百姓,是麵對統治階級。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史官是為統治階級服務,史書同樣如此。

&nbs-->>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