蠻元?
忽必烈:我哪裡野蠻了?
他召集天下學子和天下宗教,學習中外知識,儒學陰陽術數理學醫學都學,哪裡野蠻了。
但是忽必烈再一想其他蒙古貴族,自己很快就想到了答案。
不對,肯定是其他貴族拖元朝後腿。
雖然是蒙古大軍,但是並不是隻有蒙古族,混合了許多騎射民族。
還有後世子孫,並不是每一個都支持學習漢文化。
忽必烈作為統治者要統治天下要博學,但並不代表整個統治階層都有這個覺悟。整體而言,依然是少數民族的思維。
.
朱元璋氣咻咻:大明竟然比不過蠻元?蠻元哪裡好了!
他一邊嫌棄,一邊曾經在曆史上依然深深受到了元朝製度的影響,比如繼承的“種/姓製度”,要求一個戶籍的家庭世世代代隻能從事一個行業,比如農戶、匠戶,世世代代都是如此,便於管理,但是也容易導致僵化。
或許是因為出身階層太低,讓朱元璋受到從小長大的環境影響,能看到的並不多,也或許是因為屠龍者終成惡龍,登上皇位之後更想階級穩固便於統治,隻要百姓順從就好。
.
玄燁:同為草原民族,元朝都能在部分方麵得到後世的好評價,大清為什麼不可以!
大清一定能做得更好!
【前麵的經商和海外貿易時沒怎麼講元朝,因為元朝的海上貿易機構主要承襲宋朝,大體上改變不多。】
宋朝皇帝彆扭,感覺為敵人做嫁衣裳。
元朝皇帝頷首。
他們的市舶司製度不但繼承了宋朝,對外貿易的海港沒變,連人都沒怎麼變。
宋朝重用了一些波斯商人當市舶司管理者,後來部分波斯商人背叛了宋朝,投降了元朝,在元朝搖身一變,躍居於漢人之上。
在元朝,他們得到了厚待,海上貿易做得更為繁榮盛大,當然,享受的依然是上層貴族,與底層平民無關。
【但是到了醫學,元朝不得不提,因為它在前朝的基礎上,做出了重要的創舉。比農業上創立農師製度更大的創舉!】
鐵木真:看來他的子孫做得還不錯,因為這些他還沒創立,顯然是子孫做得。
忽必烈微笑:沒錯,是我!多誇點,我愛聽!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稱:“儒之門戶分於宋;醫之門戶分於金元。”】
【元朝,有了真正麵向民間的官方醫學學校,有了華夏曆史上第一次的醫學學術交流會,甚至有了以醫學從民間提拔人才的選才製度,以及將醫學學校與“三皇廟”結合的崇高地位。正是從元朝開始,醫學才開始正式成為官學,大大提高了醫學人才的文化素質與道德素質。】
【然後到了明朝又被皇帝沉迷煉丹給打回原形。】
【如果有一天皇帝們死後在地府相會,我想前朝皇帝,尤其是唐宋元大概
會群毆明清皇帝。】()
【這裡還是建議明清皇帝多多習武吧,不然到了地府打不過呢~】
⒘本作者西羚墨提醒您《直播帶秦皇漢武開眼看世界》第一時間在.?更新最新章節,記住[()]⒘『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朱元璋:哼,元朝就是被他趕跑的,根本不帶怕的!
但是再一看自己的孫輩,嫌棄。
兒子們不少還跟他征戰四方過,孫輩怎麼一個個看起來不是過於文弱就是過於肥胖?
“從今天開始,給皇孫們多加點武術課。”朱元璋越想越糟心,他雖然出身貧民,但是並不願意自己的孩子享受了榮華富貴還是比其他朝代的皇族落後。
朱元璋已經想好要給子孫們如何加課程,說出了一長串,最後來了句:“火器課程也要。”
皇孫們頓感五雷轟頂!
怎麼還要加課!
在這一點,玄燁與他想到了一起。
除了老大,兒子們的騎射都差。
“加課。”玄燁嫌棄地從老二看到了皇孫輩,“皇孫們一起。”
“日後去蒙古部,可彆丟人。”
大清可是與蒙古聯姻的,彆說死後,活著就有交鋒,不想丟人就好好練。
大清吸取了明朝皇帝的教訓,課程本就緊張,現在加課一點也不在意料之外,非常符合自己也很卷的康熙的風格,皇子皇孫們恭敬應下,至少表情管理上還算淡定。
“朕倒要看看,這蒙古人建立的元朝,有什麼地方值得天幕如此誇獎。”
還特意配了出場音樂,連大清都沒這個待遇!
【忽必烈,是少數重視漢文化,推崇儒術的蒙古統治者之一——但是這裡注意,忽必烈的推崇儒術與漢人的儒學治國不一樣,不然他也不會與太子真金因為儒學起矛盾。】
【忽必烈在位期間,建立了行省製度,開創了華夏當代省製之端,影響到了至今,我們現在就是稱呼的各個省。】
天幕放出了現代的國家地圖,地圖上各個地域標出省份地名:安徽省,湖北省,浙江省,河南省……
第一次讓古代統治者看到了現代的行政單位。
.
自己的製度被誇被繼承,忽必烈心情大好,開始對照著現代的地圖和省份名字來對比元朝的地圖。
秦朝的君臣同樣心情不錯。
“這不就是大秦的郡縣製?”李斯心情暢快地看了一眼支持分封製的大臣們,脊背都挺的更直了,“果然後世也不行分封,郡縣或者行省,以地域分彆管理。”
“後世百代皆行秦法。”扶蘇崇敬地看了一眼父皇,知道的越多,越發能理解父皇為何那麼被後世人追崇。
“大秦,值得被後世銘記。”
扶蘇默默在心裡補充:秦始皇,更加值得被銘記!
【忽必烈曾延請四方文學之士,形成了一個號稱“金蓮川幕府”的謀臣侍從集團,這個集團中的漢族成員大部分都是名儒,但是此外還有眾多出自蒙古、色目,或者有宗教身份的人士,還包括術數家、理學家群、文學群、王府僧侶群、王府宿衛群等等。】
() 【從中就可以看出,忽必烈的“儒”與真金的“儒”完全不同,他是百家齊放各種文化都包容的“儒”,但是真金像是有一個被儒家洗腦的扶蘇,隻專注儒家經典和儒家思想。】
真金:“……”
彆欺負他是蒙古人,扶蘇他還是知道的,秦始皇那個自殺的兒子,一點也不像秦始皇。
扶蘇:“………………”
很好,知道後世有多嫌棄他了,丟人。
看一眼父親,看到了秦始皇眼裡明顯的嫌棄,更心虛了。
自己真是辱沒父親的威名,怎麼跟他一點也不像呢!
【忽必烈勸課農桑,設立了司農司、勸農司和營田司等專管農業的機構,令人編輯《農桑輯要》頒行全國。但是忽必烈“以農桑為本”的同時,還實行了保護、發展商業的手段,所以我們能看到元朝的海外貿易更為發達。】
趙匡胤撫須一笑:“又能打仗,又重視農桑,還保護發展商業,這不是我們大宋嗎?”
這蒙古皇帝,不就是學得他嘛!
【在元朝時期,還有各族商人以卓越的理財和經商能力爬上朝廷高位,幫助元朝官府實行壟斷經商,賺取大筆軍費投入元朝源源不斷的戰爭之中。比如,花剌子模商人阿和馬,畏兀兒商人桑哥,漢人盧世榮。】
劉徹:“哼,這不是學得朕嗎?”
他也有桑弘羊、孔僅和東郭鹹陽,也讓地位低下的商人憑借個人能力不問出身登上高位,也是用商人壟斷鹽鐵後賺取軍費投入戰爭。
這忽必烈分明是學得他!
【忽必烈還推行紙幣“鈔”,並將之引入流通領域——這個“鈔”就是我們現代“鈔票”的“鈔”的來源。】
【在發行“中統元寶交鈔”之初,忽必烈已經懂得調劑物價,以白銀作為銀本位來做“鈔”的金屬儲備,每年限製發行不超過十萬錠,並且朝廷隨時用銀收回舊鈔,給各地官府撥付白銀作為錢本,所以元初的紙幣價格穩定,行用七八十年也沒有發生貨幣貶值,這一點不得不說比不懂經濟的漢人皇帝要強很多。】
朱元璋:“又用紙幣,又用白銀,分明是學得大明!”
朱棣斜眼,連好脾氣的朱標都快看不下去了。
父皇你講點道理,元朝在大明前麵。
但是轉念一想就明白朱元璋為什麼這麼說,他就是生氣,大明寶鈔被貶的一文不值,沒想到元朝的紙幣竟然這麼厲害,但是朱元璋並沒有看到紙幣的內層含義,隻學到元朝末年亂發的紙幣,以致於禍害了大明。
朱元璋是在生氣。
【但是最終,忽必烈也遇到了不肖子孫,搞崩了他的銀本位紙幣,也遭遇了紙幣貶值的危機,等到明清時期,依然有“大明寶鈔”與清朝股票和國債的危機,隻能說,皇帝不懂經濟還不重視商人,最終隻能自食惡果——論不肖子孫多敗家,這一點蒙古皇帝也沒有能避免。】
玄燁:“……”
謝謝,請天幕隻說元朝吧,這個時
候一點也不想聽到清朝的什麼紙幣什麼股票什麼國債。
問就是糟心子孫太氣人。
【而且忽必烈有一點與朱元璋很像,兩人的夢中情皇都是唐太宗李世民哦~~~
沒想到吧,霸氣的忽必烈最崇拜的不是秦始皇或者漢武帝,而是李世民,朱元璋最崇拜的同樣是李世民,滿清的康熙皇帝也推崇李世民,李世民可謂是後世皇帝的“白月光”了~】
今天的最大贏家,當屬於李世民一人。
整個大唐與有榮焉,整個大唐朝堂幾乎都能聽到李世民暢快的笑聲。
【蒙古人在攻打遼宋等國的行軍途中,沒少屠城,以致於漢人人口銳減。到忽必烈改國號為“大元”之後,發布命令禁止蒙古軍隊的掠奪、屠殺和其他破壞農業生產的行為。忽必烈在位期間,也是元朝政治最為清明的時代。】
【這裡也得提一下元朝的國號——是“大元”,不是“元”。不是我們說大唐那樣的尊稱,是取自《周易》的第一卦乾卦,乾卦的解釋是“大哉乾元”,忽必烈取“大哉乾元”的“大元”,我們通常說的“元”其實是簡稱。】
楊堅微微挑眉:???
好怪?但是又有些不對勁。
他的“隋朝”其實源於父親楊忠的爵位“隨國公”,後麵的唐朝應該是源於李淵父親李虎的爵位“唐國公”,一個蒙古皇帝,偏偏不用姓氏也不用封地,從漢人的《周易》裡取國號,沒有點算計他才不信。
同為皇帝,楊堅甚至已經能猜到忽必烈為什麼做此選擇。
【為什麼忽必烈要改蒙古汗國為“大元”?】
【這其中就包括一定的政治意義。因為蒙古汗國對漢人的屠殺,讓漢人對蒙古人產生了強烈的抵抗心理,忽必烈改國號,並且從漢文化中選取國號,就代表著對漢人散發信號:我尊重你的漢文化,並且願意任用漢人為官,大家一起愉快地共事吧!】
【且不說元末的皇帝,至少在忽必烈時候,他說到也做到了。】
真金化身為“震驚”,看著父親,突然覺得自己對父親的理解還是太少了。
忽必烈非常淡定,一邊給自己倒酒,一邊頭也不抬地問道:“傻了?”
真金真的傻愣愣搖搖頭。
忽必烈眼角餘光掃視一眼,氣不打一出來。
這傻兒子,到底是像誰,他跟他母親都是有野心性格強勢的人物,怎麼生出個讀書讀傻了的兒子!
天幕說得沒錯,真金就是跟扶蘇一樣,被儒生教傻了!
【介紹完忽必烈的背景與生平,就是為了引出下一個政策——醫學取代儒學!】
【在儒學占據統治地位的古代,哪怕宋朝帝王也重視醫學,但是醫學始終是位居儒學之下的。】
【但是元朝不是,元朝第一次將醫學,抬高到了超越儒學的地位!將醫學發展帶到了黃金階段,開創了華夏醫學的新紀元!】
【元朝最大的創舉,就是仿效儒學與孔廟結合的製度,在各地
醫學校所在地建立了三皇廟,實現了廟學合一。】
政、教、祭合一是華夏古代教育的特有現象,特彆是隋唐廟學製建立以後,孔廟成為了古代教育的中心。
伴隨著廟學製,成立了聖孔師顏以及從祀製度,成為了後代興學的藍本。
在唐朝時期,被華夏民族曆來傳頌的“三皇”——伏羲、神農、黃帝,也躋身進入了國家級廟祀的行列,設廟祭奠,並且在唐玄宗時期,設置了三皇五帝廟署,開始有專職官員管理。
五代十國、兩宋時期,都沿襲了隋唐的廟學與儒學結合製度。
但是到了元朝,“三皇”這幾位上古神君的形象,變成了醫學的神邸:
元朝醫者看來,伏羲教授人織網捕魚,食用熟食,生命健康有了保障;神農嘗百草,了解了百草的藥性與毒性,並作《神農本草經》宣揚醫療;黃帝與岐伯探討醫理,成《黃帝內經》,又有“岐黃之術”的說法。
因此,在金末元初時,民間有醫者自發興建三皇廟,“三皇”搖身一變成為了醫學行業的始祖。
如同儒家專門祭祀孔廟一樣,醫人專門祭祀三皇,“三皇廟學”也成為了元朝醫學的代稱,是元朝醫學教育製度中最有特色的一個方麵。
到元朝,各路要求設置醫學開始,三皇廟被國家正式納入官方規劃管理範疇,忽必烈下令強調各地建立醫學和三皇廟,從各路推行到了郡縣,一直持續到了明初。
元朝統治者對醫學的推崇,和結合三皇廟的推廣,將醫家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
“國之大事,在祭與戎!”
聽到“三皇廟”第一次是與醫學校合一而不是儒學,最在意禮的隋唐兩宋的儒家弟子在不同時空齊齊炸開了鍋。
“醫學怎麼能入三皇廟!”
“醫學不過是小道爾,怎麼能入三皇廟!”
“不愧是蠻夷,難怪不到百年而亡!”
“三皇什麼時候成為醫家三皇了!”
“這明明是我儒家的三皇!”
與之完全相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