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趙構(1 / 1)

宋高宗趙構(1107年6月12日-1187年11月9日),字德基,是北宋宋徽宗趙佶的第九個兒子、宋欽宗趙桓的弟弟。

他是宋朝的第十位皇帝,也是南宋的第一位皇帝,於1127年-1162年在位。

趙構幼年時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宣和三年(1121年)被封為康王。

宣和四年(1122年)趙構十六歲“始冠”,離開皇宮出閣,在康王藩邸另住。

他博學強記,能日誦千餘言,可拉起一石五鬥的弓,還喜愛騎射,在藝術方麵也頗具天賦,對琴類樂器十分感興趣,書法上先後向黃庭堅、米芾等人學習,深得精髓。

靖康元年(1126年)正月,金軍進攻宋朝,直抵開封城下,宋欽宗被迫送趙構至金營作為人質。

入質金營共二十餘天後,因肅王趙樞進入金營答應割讓河北三鎮,趙構得以返回。

當年十一月,趙構再次被任命為和使出使金營,先後抵達相州(今河南安陽)、磁州(今河北磁縣)。

十二月一日,趙構在相州就任兵馬大元帥,召集兵馬準備進京勤王,但在汪伯彥等人的慫恿下,他隻命小部隊前往開封救援,自己率主力北上逃至大名府(今河北邯鄲大名縣),此後又南逃至東平府(今山東東平)、濟州(今山東巨野)等地,準備渡江南逃。

靖康二年(1127年)二月,金軍擄徽、欽二帝北上,宋朝在中原的統治出現權力真空。

金軍為鞏固統治秩序,冊立張邦昌為皇帝,國號“大楚”。

然而該政權缺乏統治基礎,在金軍撤退後迅速垮台,張邦昌主動退位。

在此情況下,孟太後及宗澤等眾多官員堅持擁護康王趙構繼承大統,最終趙構成為皇位的唯一繼承者。

靖康二年五月一日,趙構由濟州前往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登壇受命,禮畢慟哭,遙謝二帝”,在應天府即位,改元建炎,建立南宋。

趙構即位後,起用李綱為右相。

李綱提出加強戰備、懲治投降派、矯治弊政等應對宋金局勢的對策,但在黃潛善、汪伯彥等人的阻撓下未能完全落實,趙構本人也很快對李綱感到厭煩。

建炎元年(1127年)八月,李綱因受黃、汪等人彈劾而被迫辭職。

九月,趙構下詔“巡幸淮甸”,十月,將朝廷臨時駐地從應天府遷往揚州。

建炎二年(1128年)四月,趙構派王倫出使金朝請和,金太宗不僅不予接受,反而下詔金軍繼續進攻。

當年秋冬之際,金軍兵分三路渡過黃河南下,先後攻占濮州、滑州、相州、淄州、青州、濰州等地。建炎三年(1129年)正月,金軍攻占徐州,對趙構所在地揚州形成直接威脅。

二月初二,金軍攻下楚州後逼近揚州,趙構大驚,在王淵及宦官康履等五六人陪同下慌忙出逃,經瓜州渡江抵達鎮江府,史稱“維揚之變”。

隨後他擔心長江天險無法阻擋金兵,便一路南下,經常州、平江府、秀州逃至杭州。

而金軍因長江以北進入雨季、行軍困難而開始撤軍。

維揚之變後,趙構對金國更加恐懼,他下詔錄用張邦昌親屬,並派人持張邦昌與金人約和的書稿前往金營議和。

此時南宋內亂又起,趙構寵幸的宦官康履和禦營都統製王淵驕奢作亂,引起軍官苗傅、劉正彥的不滿。

建炎三年三月五日,苗傅、劉正彥率八千餘士兵發動兵變,處死趙構親信宦官後逼迫趙構退位。

趙構在與太後和眾官員討論後,決定暫時退位以拖延時間、調兵遣將。

退位後他離開皇宮,在顯忠寺居住,上徽號為睿聖仁孝皇帝。兵變消息傳出後,呂頤浩、劉光世、韓世忠等將領紛紛率軍勤王。

四月一日,苗劉兩人迫於形勢同意讓趙構複辟,趙構賜給他們免死鐵券。

四月初三,兵變軍隊被韓世忠擊敗,苗傅、劉正彥當晚逃離杭州。

五月中下旬,宋軍最終俘獲苗劉兩人,苗劉之變宣告結束。

兵變加深了趙構對武將的猜忌與擔憂,宋朝重文抑武的情況更加顯著。

建炎三年七月,金軍再次南下進攻南宋,趙構任命杜充為右相兼江淮宣撫使,統兵十餘萬守衛建康(今江蘇南京)。

閏八月二十六日,趙構乘船離開建康,九月初八抵達臨安(今浙江杭州),接見群臣後又離開臨安前往越州(今浙江紹興)。

十一月下旬,金軍抵達建康,宋軍獻城出降,杜充等人率領少數殘兵逃離。

趙構得知建康失陷、金兵渡江後,決定乘舟出海逃往明州(今浙江寧波)。

金軍渡河後,先後攻下廣德、安吉,過獨鬆嶺直逼臨安,十二月十五日,臨安淪陷。

趙構又逃往定海縣,逃亡途中他仍希望與金人議和,但金人繼續進攻。

建炎四年正月,金軍攻破明州並繼續追擊趙構,趙構舍棄陸路改為水路。因金軍在追擊途中遭遇暴風雨,且其水師弱小、船隻較少,被南宋和州防禦使張公裕的大船擊退,趙構得以轉危為安。

建炎四年三月,趙構循原路由海上返回浙西,先後抵達明州、餘姚、越州,並留駐會稽不願返回建康。

九月,前禦史中丞秦檜從金國南歸,十一月得到趙構接見,因積極支持趙構與金國議和而受到重用。

紹興八年(1138年),趙構正式定都臨安(今浙江杭州)。

紹興十一年(1141年)冬,在趙構的授意下,南宋與金朝達成紹興和議,對金朝稱臣納貢,維持偏安局麵。

同年,趙構削諸將兵權,並殺掉嶽飛。

此後,他長期委任秦檜為相,維持對金媾和路線。

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趙構將皇位禪讓給養子趙昚,自己作為太上皇帝退居德壽宮。

淳熙十四年(1187年),趙構在德壽宮駕崩,享年八十一歲,廟號高宗,諡號受命中興全功至德聖神武文昭仁憲孝皇帝,葬於永思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